璧山高新区成功入选工信部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11月17日,2025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出炉。璧山高新区报送的《创新科技服务体系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璧山高新区科技创新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答辩报告,成功入选科技创新类典型案例。这是璧山高新区连续2年入选工信部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是重庆唯一一家入选的产业园区,也标志着璧山高新区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通发展方面的实践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一起来看看璧山高新区的典型做法
璧山高新区入选科技创新类典型案例:
璧山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功能区,以“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为理念,聚焦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全链条创新体系筑牢产业升级“新基座”

近年来,璧山高新区着力构建“1+3+N”科技创新服务体系。“1”即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社区,创建科技创新联盟,借助重庆大学城创新资源,形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创新生态。“3”即建好3种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实现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N”即推动若干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建设数字工厂、数字车间,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创新升级出彩。
高能级科创平台激活空间承载“新潜能”

高能级科创平台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先进材料产业园、曙光湖制造城等。大平台、大项目作为创新“高地”,不仅能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也能夯实创新承载能力。通过持续引进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入驻,为科创团队提供全周期服务,将加速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生命周期长的项目在园区内转化,形成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群。针对区内企业共性需求,大力建设“综合型+专业型+企业型”中试平台矩阵,建设电子器件研制测试中试平台、高端MEMS传感器封测中试平台等12个,其中6个已获批市级中试平台。
攻坚核心技术关突破产业发展“新瓶颈”

企业是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璧山高新区一方面通过推广实行“揭榜挂帅”“包干制”“‘4+4+2’产业创新综合体”等机制,开展“龙头带动、大中小融通型”攻关行动,引导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突破新能源电驱控制系统、半导体、新型显示、先进算力等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另一方面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扶持“明日之星”企业成长壮大,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综合实力;此外,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支持企业培育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进一步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广“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园”“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等产业创新模式,集聚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智能装备、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
高品质人才生态释放创新创造“新活力”
近年来,璧山高新区深入践行“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家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理念,坚持“双招双引”,开展重点领域人才“订单式”培养,办好“院士专家璧山行”等引才活动,进一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更加注重人才激励,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评选“璧玉人才”“璧山工匠”,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构建领军人才“5+N”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人才管家”服务机制,高标准实体化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在西部地区率先打造集政务服务、项目搜储、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及市场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创业孵化“一站式”综合体,构建起“楼下服务、楼上创业”新模式,让高新区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高新区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