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这些类别项目入选区级非遗
近日,璧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出炉,共12个项目入选。
文昌宫书法
文昌宫书法团队主要研究中国传统书法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种书法的传承形态,并结合教学经验,重点向学生传承楷书和隶书技法。传承过程中力求赏析经典碑帖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注重技法的拓展,最终达到书法与书者个性相融合,在书法的浸润中感受到笔墨和心灵的碰撞,找到发现、创造、传递人生快乐的一种境界。
江氏剪纸
江氏剪纸,作品原型全部为原创,结合当下社会的主题热点,利用阴剪和阳剪的技法,会配上江氏篆字书法以及中国汉字经整理和加工的线条艺术,加上不同概念的印与章,突出江氏剪纸三大特性:图案性,装饰性,夸张性的三个特性。
周氏炭精画
炭精画又名"炭画"、擦笔画,是用炭精笔和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用单毫笔把炭精粉涂擦于质地精密而强韧绘画之上。其画面柔和自然,细腻动人、永不褪色,主要是还原、放大、照片和人物画像以及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等等。
“荣鹄记”卤鹅传统制作技艺
荣鹄记卤鹅致力于卤鹅的研发卤制,在延续了百年的传统卤制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卤制配方和手法,而且运用科技创新的技术,采用对人体有益的中草药香包,甄选36种香料,层层渗透,把鲜货、原味、色、香、味等在鹅这种营养价值高的食材上体现出来,由内到外渗透鲜香,古法工艺,小火慢卤。
唐氏球形竹编
唐氏球编制工艺诡秘,常人无法破解,它不但要有精细的编制手艺,而且还需反复试验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得出需要编制球的大小,计算下料长度,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后编制出球才标准。
徐氏烤全羊传统制作技艺
“徐氏烤全羊传统制作技艺”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其制作方法精细严格,烤羊必须选用1-2岁的黑山羊,经过宰杀、烫皮、褪毛、腌渍、调味五道工序,再将全羊开片平铺在架子上烤制
福禄镇王氏泡菜传统制作工艺
王氏泡菜的泡制过程就是乳酸菌发酵、有益微生物形成的过程,只有“泡”出来的泡菜才具有这样的营养与健康价值。这是传统老坛泡菜的“魂”与“根”,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智慧与财富。
赖氏泉水石磨豆花传统制作技艺
赖氏泉水石磨豆花选料极其讲究,黄豆以天池当地秋收黄豆为最佳、泉水系天池山中溶洞流出的一类水质、石磨是多年传承下来的由石匠手工打造的石磨;
璧山西木兔(水煮兔)传统烹饪技艺
西木兔传统烹饪技艺工序有讲究,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一套严格的规程,所有食材炒制都是按照比例,先后顺序,得以保证其独特风味,选料严谨,制作精细。
璧山肖府兔(泡椒兔)传统烹饪技艺
“肖府泡椒兔”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独创守正,距今百余年,传承至今。立足就地取材,坚持用自家土法泡制的泡椒,弥补了兔肉本味太过寡淡的短板,创新了风味独特,具有 “麻、辣、鲜、香、嫩”非常适合当地人及西南地区人的口味,又受外地游客和美食者称道赞捧。
璧山瓷刻画
璧山瓷刻画是集书法、绘画、钻刻为一体的高难度综合艺术,它的精髓是“小中见大,微中见艺”,它的载体多为高档的实用品,如:景德镇骨制瓷盘,花瓶等,作品还兼具换位生境,意趣深远文雅,魅力无限,增加了瓷刻画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厚重力,所以它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收藏。
刘氏土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刘氏土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最主要的特点是窑泥和烧制。在记忆中听老人们讲,在江八县算得上第一窑泥,老泥从以前保存到现在,还在使用。其二,就是在烧制上了,从前是柴烧,现在是用煤了,选择什么煤和火候的掌握,是家传秘籍,需要特殊的辅助材料和技术,使得烧制的成品,最适合泡菜和装酒,不走气,最关键是不变味。气烧的容易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