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璧山名片  >  人文风俗

璧山这些“非遗”来了解一下

日期:2020-05-28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一座城市千百年来,民间生活的精神文化气质。

璧山

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县

上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无数灿烂夺目的文化

目前,璧山已有大傩舞、薅秧歌、璧山吹打、竹雕加工工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个,璧山白砍兔加工工艺、竹笛加工工艺、打油号子、放牛歌、板凳龙、莲箫、巫舞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55个。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璧山大傩舞

主要流传于以丁家街道为主的璧南片区,是人们在春节和端午节期间为迎接丰收,驱赶妖魔的民间舞蹈。舞蹈以“方相氏”带领人群随咒语节奏跳跃舞打,“装神驱魔”为主要表现形式,加入了舞龙、贞洁少女向天祈福,裸儿扮演“泥巴鬼”(34岁男童裸身摸上泥巴)游行等环节,打造出当地独树一帜的傩舞形式。

璧山吹打

据考证起源于东汉,流行于璧山南部地区,演奏时加入了璧南地区的民间花号、编竹(一种竹制吹奏器)独特的音色,曲谱大多记录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弘扬人间正气。

薅秧歌一般由两句、四句的七言歌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曲调。歌唱过程中有一人领唱,多人合唱,也有两人对唱的形式,内容多以反映田间劳作或男女之间的感情为主。

竹雕加工工艺

工艺至今已流传千年。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国初璧山竹雕艺术水平达到高峰,出现了金西厓、朱三松、支慈庵等竹雕大师。后期,璧山竹雕工艺又在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又创造穿雕、空雕园玄雕技法、程序性刀法和角度性刀法等诸多国内独有的技法。

璧山微刻工艺

工艺以金、银、玉、象牙、名贵印石以及毛发等为雕刻材料,以诗词文章、国内外名画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璧山微刻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重庆市特色文化新产品名录”等多项荣誉,部分精品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多家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传统牛皮鼓制造工艺

工艺至今已有近两百余年历史,制作时精选上等柏木,切割、定型镶嵌成完整的鼓身,外部使用五年以上毛竹制成的竹丝箍扎加固。鼓面选用最上乘水牛皮制作,整个制作不使用任何串接器械和胶液粘糊,具有防潮耐磨特点,使用年限可达30年以上,音量音质不变。

来凤鱼传统烹饪技艺

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其需选用上好花鲢(或草鱼),用自家秘制辣椒、豆瓣、腌菜烧制而成,烹饪技法便有煎、炸、烧、焖、爆、炒、熘等30余种,其中调料的比例和火候的拿捏尤其考究,麻、辣、鲜、香、嫩的口感和红油绿葱白肉的相品令人垂涎欲滴。

草龙

草龙谐音朝龙,即上天朝见玉皇大帝,是人们祈求平安丰收、消灾降福的一种独特民间习俗。草龙以稻草为主要材料,辅之以竹木做支架,做成十余米的长龙。舞龙前,需先摆香案,祭龙头,为龙头开光点睛,让龙重焕生气。紧接着舞龙开始,一条长长的草龙随着龙珠引导,左右摆动,做出“二龙戏珠”“龙头咬尾”等各种优美舞姿、套式,颇为壮观。

评书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道具,而是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

梆梆舞

源自古代巴人的《竹枝歌》,一般是在农村传统的重大节日和隆重的集会时进行演出。演出时,舞者一边拍打用楠竹所制成的“梆梆”,一边跳动舞姿,动作轻快灵动,“梆梆”声清脆悦耳,二者相辅相成,颇有一番滋味。

莲箫

坝坝莲箫起源于清初,在璧山盛行已有100多年历史。莲箫表演有单棍、双棍之分,打法大致为“八下”和“十六下”,按节奏以莲箫叩击地面,并拍打身上的肩、胸、腰、腿各部位,边打边舞边唱。

打铁工艺

璧山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农村。铁器制作要经过下料、拉胚、拉钢、焊接、锻打、成型、冷锻、磨光、沾火、调正、再磨光、安装等多道工序,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淬火和回火技术。通常打铁师傅把铁块煅烧得红红的,用铁钳子钳到铁砧上,通过不停地挥锤敲击褪去红色,再送进炉膛,钳出来重新锻打,周而复始,直至打出想要的铁器形状效果。

金钱板

金钱板始于明末清初,其表演形式以打、说、唱、演为主,多由单人表演,打、唱结合,辅以表演。打则打板,演员左右手分持三块竹板,碰击节拍与打出基本的“滴、打、垮”及多种花色音响,以渲染气氛;唱则有说有唱,语言风趣,唱腔上口;表演则讲究身法指爪,传神达意。唱词优美,注重情节描写,讲究合辙押韵,句式可长可短,机动灵活,短短几句便可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工艺由清道光七年(公元1829年)何光国创始,至今已有190年历史。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考究,需选用第一批高山嫩芽鲜叶为原料,摊凉5个小时,使其含水量为68%-70%,再将嫩芽鲜叶投入200℃高温的土铁锅内,历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的工序,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传统手法,定型干燥,让茶叶达到扁直平滑、碧绿显毫,最后用竹制烘焙笼进行高温炭焙2小时,茶香益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