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2020年度  >  年度报告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日期:2021-07-28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K36197197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定代表

吴玉刚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提供服务。负责农村劳动力资源系统建设与维护,农村经济调查与统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文星路61号

法定代表人

吴玉刚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28

25.25

网上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从业人数

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主要工作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我区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于2018年开始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五项深化”和“五项完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区共确权发包方(老村民小组)2803个,确权农户125223户,实测承包地面积542295亩。(二)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预计全年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31.4万亩,流转率达56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7.2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达48.5%。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重新拟制了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式样),增加了地力保护、生态环境、复耕等限制性条款,全面保障了农民权益和土地安全,合同规范化率达85%。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结合本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重新登记确权颁证工作,对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调查,确保土地流转有据可查。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管。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办电〔2020〕24号)精神贯彻落实,督促各镇街严格落实土地流转分级审查审核、分级备案制度。加强对流转后的跟踪监管,对是否尊重了农民意愿、是否损害了农民利益、是否改变了农地用途、是否违规搞非农建设等进行监督,确保流转土地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不降低耕地的基础地力。除农户之间承包土地互换、代耕外,城市规划建设区(含远期规划)、建制镇规划建设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区范围内不得进行土地流转;畜禽禁限养区内不得流转土地用于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四是严格执行土地流转保证金等制度,保障农民权益。业主流转土地需缴纳1年土地租金作为土地流转保证金;指导土地流转双方按照当年中等稻谷的平均价折算流转租金,避免现金计价方式因物价上涨给承包农户带来的租金损失。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我区2018年作为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全面推进全区所有村、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整区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在区委深改委的领导下高位推进,试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二是加强培训指导。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重庆市璧山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区委深改委农业农村委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璧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重庆市璧山区村(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针对不同工作阶段下发了相应指导性文件。自整区推进改革试点以来,共召开区级动员部署会、业务培训会、工作推进会6次。同时,广泛印发了《致广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封公开信》、《璧山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等相关宣传资料10余万份。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对全区每个改革村补助2万元工作经费。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进一步对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清理,共清理村、组集体资产总额21.9亿元。采取以户籍和土地承包关系为主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共确认村级股东47.73万人,组级股东49.15万人;量化村、组集体资产1.25亿元;以户为单位发放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15万本。对全区13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登记赋码,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加强。2020年上半年,对全区15个镇街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账套1642个。达到了摸清集体经济家底,提高集体经济透明度,解决了部分资产权属不清的目的,为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了坚实基础。共清理2018年底资产总计1.787亿元,流动负债751.38万元,长期负债49.66万元,所有者权益17065.2万元;共清理2019年底资产总计2.375亿元,流动负债717.37万元,长期负债44.53万元,所有者权益22988.9万元。按照全市的统考一安排部署,于11月起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对象是行使村(居)民委员会及村(居)集体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权的村干部,审计范围是自上次换届选举以来,任现职期间的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必要时可追溯至以前年度。审计工作于2021年1月上旬全面完成。(五)农村“三变”改革积极稳妥开展。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实现强村富民。全区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预计全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合作社)近70%。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三变”试点列入区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督办事项,区委组织部将“三变”工作组人员全部纳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工作研修班”培训,强力推进三变改革。二是坚持政策配套。相关部门整合涉农资金由“漫灌”变为“滴灌”,尽量将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扶贫开发、发展集体经济等项目向试点村倾斜,集聚试点成效。全区在154个涉农村(居)发展“清水养鱼”,每个村(居)区财政补助5万元。全年投入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427万元,在24个项目村实施。三是强化典型示范。新增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4个,全区累计已建立了8个市级试点村,13个涉农镇街(璧泉、青杠街道除外)至少建立1个区级以上试点村。8个市级试点村共入股土地面积2万余亩,占承包地面积的65%。丁家街道莲花坝村、石垭村60户农户以1.5万平米闲置农房入股组建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其他试点村农民以土地、农房,村集体以配套设施、山地、林地入股当地农业企业发展农文旅游融合产业。全区以农村“三变”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城市的“绿色菜园”、市民青睐的“四季果园”、独具特色的“城市花园”加快推进。 (六)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指导,促进发展家庭农场的上档升级。预计全年新增合作社44家、家庭农场17家,全区累计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577家、全区家庭农场609家,其中工商注册农场197家。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投入中央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62万元,促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生产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指导。重新制定出台了《重庆市璧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管理办法》,确保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对存在经营异常200余家合作社逐一分类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指导。对2009-2018年原市农业委员会、市财政局联合认定并经以前年度监测合格的19家市级示范社,会同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税务等多部门,开展了联合监测,动态监管。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全区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总面积1.5万亩,户均流转31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20年5月30日至2025年5月30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胡艳  联系电话:18523036667  报送日期:2021年02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