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MB1C78265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韩霄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布新闻信息,服务群众生活。负责组织重大宣传报道,组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造生产;负责官方新媒体建设、维护、运行;编发连续性内部资料《璧山报》《璧山手机报》等。 | |||
住 所 |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47号文化艺术中心C幢 | |||
法定代表人 |
韩霄 | |||
开办资金 |
10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40 |
1040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
从业人数 |
9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开展业务情况: 一、营造氛围,强化舆论引导。 我中心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全过程全覆盖宣传报道活动进展动态和成效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二、岗位练兵,推动能力提升。 一是开展“下基层、到现场、在一线”大调研。 二是深入践行“走转改”“三贴近”,扎实做好基层民生宣传报道。三是开设“每周一评”“每月一讲”学习论坛,对每期报纸和新媒体所用稿件进行讲评,每月组织一次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讲课,提升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是开展传帮带活动,安排老同志带新挑战、骨干带新兵深入一线采访,教学相交,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五是“走出去请进来”,不定期安排优秀同志到市级媒体培训学习,以他山之石推动内容质量提升;邀请上级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知名专家为员工授课,以此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方式,加快媒体融合。 不断提升媒体融合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手机报、微信、APP、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进一步理顺传统媒体《璧山报》与新媒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特点。报纸重在全面和深度,手机报重在资讯丰富简洁,微信、抖音重在轻松接地气,APP重在快捷全面功能丰富。 二是强化多媒体协作互补。针对不同媒体特点,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统筹协调新闻采写、编辑、制作、发布各个环节,不同媒体在采用稿件类型、展现形式、刊出时间上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一稿多用,各取所需,精简与深度相结合,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多媒体信息全覆盖。 三是掌握新技术,积极开拓新领域。积极探索当前新媒体发展趋势,掌握发展前沿信息,跟踪新技术新手段。进一步挖掘短视频、H5、VR、抖音、直播等技术空间,不断丰富和完善新媒体宣传手段。 2022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22年,我中心将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打好宣传主动仗,开创新时代媒体融合宣传新气象。 一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着力拓宽传播平台载体。 三是深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 四是坚持做好内外宣传工作,提升璧山形象。 五是做好我中心新办公大楼硬件建设。 六是加快融媒体建设、加大职工培训,以适应融合媒体发展需要。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是因体制和机制因素,无法有效实施稿酬制以激励编辑记者工作积极性,导致稿源不稳,人才流失严重。 二是新媒体政务栏目较多,导致民生、基层稿件少,应减少相应栏目,多推出聚焦基层群众的新媒体热文,让群众爱看、爱用,全面提高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是目前,技术人员缺乏。应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增强融媒体发展的融合意识,练就适应融媒体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适应新时期融媒体发展要求的多面手记者。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张曦联系电话:15215158698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