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2024年度

重庆市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中心

日期:2025-06-2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MB1R581539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中心

定代表

张孝君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服务;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节能、安全培训和指导;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有关事务性工作。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金剑路224号

法定代表人

张孝君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

1

网上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中心

从业人数

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等重要指示精神,对标高质量发展、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要求,对标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底线”“拉高线”同步推进,“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以实现质量兴农为目标,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完善标准,严格监管,健全体系,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督导与监测工作 1、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服务。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巡查检查、指导服务,逐步实现全覆盖监管服务。2024年累计组织督导检查农业生产企业141家次,督导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基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投入品使用、包装标识使用、生产记录、追溯和合格证的应用等。 2、加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一是增加“三前”环节、小农户和禁限用药物抽检比例,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覆盖面。2024年全区依据现有检测能力完成辖区内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定量检测787批次,合格率为99.87%;完成市级风险监测任务306批次,合格率为100%;开展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9380批次(其中区级2070批次,镇街7310批次),监测合格率为100%,完成了“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农产品定量监测考核任务。二是委托第三方开展豇豆专项风险监测50批次,同时发放检测氧乐果、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克百威、毒死蜱、多菌灵、啶虫脒7种农药的豇豆胶体金检测试剂840批次,完成重点产品胶体金检测豇豆124批次、芹菜4批次、水果44批次,合格率为100%。三是配合完成水产品药物残留风险监测10批次。 3、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与智慧速测服务试点建设。为了加快推动数字化智慧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胶体金等速测新技术落实应用,在七塘镇完成首个“24小时自助式智慧检测网络化服务点”的建设,主要为农产品安全进行网格化监管、智慧检测、承诺达标合格证打印以及信息展示等提供服务。2024年8月运行以来,累计开展胶体金快速检测511批次,打印合格证1313张。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食用农产品合作证工作 1、积极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推动各级平台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广应用农产品“追溯+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模式,实现农产品赋码标识和可追溯管理,目前全区认证企业生产经营主体100%纳入追溯管理,企业注册使用追溯平台达197家。 2、强化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督导工作。一是摸清家底,做好应用主体台账,目前全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主体622家,其中企业142家,合作社151家,其他类别329家;二是结合宣传培训、市场拉动和工作督导等措施,营造落实合格证制度的共治氛围,让生产企业开具合格证由被动变主动;三是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应用国家追溯平台及市、区追溯平台开具电子合格证,形成了电子合格证和纸质合格证多种形式使用的良好氛围。目前所有规模主体均可规范使用合格证,保障了全区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开展现场咨询、设立宣传展板及村村通广播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组织参与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质量安全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宣传活动、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知识培训、农产品溯源建设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使用培训共计8场次,接待咨询群众上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 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排查各种隐患,完成农村沼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结合我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加强行业监管;确保沼气行业生产安全。组织全区召开农村沼气安全管理工作会议,4月、7月组织各镇街农服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召开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会;8月组织镇街相关人员召开畜禽养殖场、农村沼气等有限空间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部署会,对安全排查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工作部署,并提出了工作要求。要求各镇街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业主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压实业主主体责任。全年开展沼气安全生产督导检查62人次,总共排查户用沼气1483户,沼气工程7处,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99处(多数是由于修建时间太久安全警示标识缺失以及出料后未及时盖严出料口盖板,均已现场督导业主进行整改),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并统一印制安全警示标牌和风险告知牌。 三、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 (一)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1、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依法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对农业投入品进行管控,对各类污染源严格监管,防止新增污染耕地。 2、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一是充分利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成果和各级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印发了《区农业农村委和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4年璧山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2024年镉低积累水稻、玉米品种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及责任单位;二是根据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按照“风险可控制、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承受”的原则拟定了《2024年璧山区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在大路街道、丁家街道、正兴镇、广普镇、八塘镇、健龙镇等建设6000亩安全利用示范区并发放重金属低积累水稻种子4500公斤,鲜食玉米种子600公斤。全区域推广重金属低积累水稻种子1760公斤,玉米种子12012公斤。目前按文件规定已完成区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我区核算结果为100%。 3、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7个、省控点78个和地膜监测点15个的例行监测工作。 (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 1、畅通机制,常态防控监测。一是以区域普查和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现有外来入侵物种的繁殖特性和发生规律,在农田、林地、河湖湿地等各区域开展常态化监测,2024年开展稻水象甲野外调查2次,加拿大一枝黄花监测3次,布置实蝇监测点位53个,松林日常监测覆盖面积达到100%,涉木企业检疫监管达到100%,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检疫复检率达到100%。二是依据调查和监测情况,以“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为原则开展防控工作,2024年区农业农村委印发《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排查和灭除城区内外来入侵生物的函》(璧农函〔2024〕249号),及时告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监测情况与防除措施,要求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原则,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联防联控、上下联动,协同推进防控工作。2024年全区协同开展红火蚁防治800余亩,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150余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100%。 2、通过示范典型引领,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一是主要以空心莲子草和福寿螺两种外来入侵物种开展生物、化学、物理等防控模式的探索,2024年在大兴镇、健龙镇、七塘镇等地开展了柑橘果园空心莲子草替代防治模式、薯-草-禽空心莲子草生态防治模式、稻田福寿螺生态防控等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治模式的试验示范500余亩。二是科学统筹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和推广应用。在璧山区福禄镇、大兴镇、七塘镇、广普镇等推广“物理诱杀+人工清园”柑橘实蝇防治技术,推广面积1.8万余亩,防治率达到82%以上;在丁家街道、大路街道、健龙镇、正兴镇等推广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推广面积1.2万余亩,防治效果显著;在大兴镇、七塘镇等推广空心莲子草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面积0.2万余亩。2024年累计推广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实施面积3.2万余亩。 3、多部门协同开展科普及防控知识宣传工作。由区农业农村委组织,联合区妇联、团区委、区教委、区科协等部门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科普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宣传活动6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和防控技术手册10000余份,有效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推进全民参与、群防群治。2024年璧山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科普示范基地累计开展研学活动50场次,累计参观人流量约1.7万人次。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认知度。一是利用村广播、院坝会、赶集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技术方法和成功经验,提高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继续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的技术培训,全年累计培训160人次;三是开展镇街及种植大户常态巡查,宣传科普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及政策,累计开展巡查20次。 2、结合产业实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指导。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户)购买收割机械,并加装粉碎装置,2024年对新购置的2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0台秸秆粉碎机给予补贴。二是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加快对新型农机农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24分别开展了花椒枝条粉碎还田、玉米机械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示范活动,为秸秆粉碎还田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充分发挥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的典型示范效应,目前辖区内建成运行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有3个,主要利用方向是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2024年对示范点开展督促指导15次。 (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 2024年组织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培训会2次,完成加厚地膜推广6711亩,全生物降解膜推广2000亩,项目区地膜回收率均达到92.13%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施受阻,受财政资金支付影响,部分补贴类项目业主或供应商不愿实施和合作,如生态农场项目、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耕地安全利用镉低积累品种推广等。 2、区级检测机构监测能力受限。一是检测设备老化,目前我区使用的设备仍是2013年农业农村部及市级项目资金购买的,受设备影响我区主要认证的检测参数以农药残留中禁限用农药为主,而市场常用农药风险监测受限。二是检测队伍不稳定,近几年机构改革人员频繁变动,检测队伍稳定性不够。 五、2025年工作计划 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全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充分认识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极端重要性,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推进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提升,推广胶体金农残快检,做到用什么检什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保供给、保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2、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按照重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评价办法的要求做好2024年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二是根据市农业农村委的对明年及今后的规划和工作任务,主动对接市级部门和科研院校谋划编制我区2025年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统筹做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率达到93%以上。 3、农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和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IAS)全球基金项目验收结题和全国现场会及终期评估会的准备。 4、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围绕秸秆沃土、秸秆栽培基质、清洁能源等进行创新实践,形成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样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田块、收储场地、利用主体等,探索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示示范,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2025年计划建成5个综合利用示范主体。 5、强化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监管,2025年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主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000亩、全生物降解地膜2000亩,充分发挥各镇街回收处理体系作用,引导农户进行地膜回收,积极探索无害化处置路径,确保废旧地膜回收处置率达到要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9年10月31日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至2029年11月22日 《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至2027年1月24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苟元梅  联系电话:18996303516 报送日期:2025年05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