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2024年度

重庆市璧山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日期:2025-06-2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660879989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定代表

韩艳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规定权限履行区属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体系建设等事务性工作。

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双星大道369号2号楼3楼

法定代表人

韩艳

开办资金

1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财政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03

7.66

网上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从业人数

14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执行,于2024年7月变更法定代表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区国资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市国资委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这条主线,凝心聚力推动党建统领、改革突破、市场转型和国资监管,全面加强党对国资国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区区属一、二级国有企业已形成“3+3+18”矩阵,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11月底,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48.亿元、同比增长10.9%,所有者权益总额517.4亿元,同比降低0.6%。2024年1月至11月,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2.2%,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273.1%,上缴税费3.7亿元、同比增长111.2%。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力党建统领,构建新引擎 一是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中心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定期分析研判国资国企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前瞻性预判和妥善处理;制定25项保密工作制度,从严从紧落实保密管理规定。二是督促国企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推动区属重点国企党组织书记和经营管理层实行“一肩挑”,巩固“党建入章”成果,全面形成党组织研究决定事项和前置研究事项“两张清单”,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到实处。三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清廉国企创建工作,印发并实施相关创建方案,建立“区属国企清廉建设重点案例培育库”,向市清廉国企专班推荐1个标杆案例和3个优秀实践案例;通过成立专班、会商学习、实地督查等方式,推动清廉国企建设水平迭代升级;出台《重庆市璧山区区属国有企业员工纪律规范》,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保密纪律、生活纪律等多个方面,重点加强国有企业员工财务、经营、工程管理等纪律建设,全面规范员工行为,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二)聚力改革突破,彰显新担当 一是国企改革有序推进。中心通过推动国企“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实现国企逐步“转型提升”。截至11月30日,纳入名单的42户亏损企业中,41户企业实现阶段性减亏,其中27户企业实现扭亏为盈,12户注销或退出;42户亏损企业1—11月累计实现利润1.06亿元,同比减少亏损6.13亿元,区属国有企业亏损面由54.55%降低至6.12%,区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73.08%。已关闭注销或退出控股股权国有企业28户,国企数量由77户减至49户,较年初减少36.36%;平台公司带息负债总额144.39亿元,较“331”净压降42.43亿元。二是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选优配齐区属国企领导班子,通过竞争上岗方式选配区属提级管理企业及区属子企业的正、副职领导22名。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考核机制,压实外部董事在科学决策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责任,按照出资人意志前置介入董事会决策,有效监督企业管理层行为,推动公司治理规范化,提升整体治理水平。三是政企分离改革提前收官。政企分离改革攻坚已于6月完成脱钩16户,其中,纳入集中统一监管6户,出清僵尸企业10户,“脱钩完成率”“集中统一监管率”“僵尸企业出清率”均为100%。四是资产盘活成效显著。指导区属国有企业探索“业态调整”路径,盘活资产面积8085.92平方米;创新“租售并举”方式,引入上市民营企业入驻璧山,盘活闲置工业厂房10.98万平方米;开启“合作运营”模式,与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盘活存量土地约1.59万平方米;实施土地用途“商转工”举措,累计为中新生命科技城、中国长安璧山智能网联低碳产业园、中小企业家园、重庆永达精密机械等企业提供项目用地3000余亩。截至目前,盘活国企资产账面价值36.61亿元,回收资金20.76亿元。 (三)聚力市场转型,实现新突破 一是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突出改革成效。中心积极引导区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在巩固和优化既有业务的基础上,深入市场调研,开拓新业务领域,提升经营效率,增加业务收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国企探索引入更多优质社会资本,激发企业活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二是构建国企赛道,突出改革担当。围绕市、区两级重点工作,制定区属国有企业赛马比拼细则,引导区属国有企业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从国企改革进展、社会责任担当和市场化转型成果等方面,多维度考核评价国企,并将比拼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突出指导作用。按照“一企一策”“一年一定”,制定考核细则,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施差异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挂钩,实现“薪酬能增能减”,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四是创新绩效考核,突出改革效率。指导6家区属重点国有企业制定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实现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持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四)聚力国资监管,构筑新防线 一是注重源头监管,推动建章立制。中心出台《投资管理办法》,规范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等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企业出现违规投资行为;积极推动多跨协同,与区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国有企业融资及担保相关事宜的通知》,指导区属重点国企完善并出台《两山产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试行)》和《绿发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试行)》,全面加强企业投融资管理。二是注重清单管理,转变监管方式。结合市国资委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中心监管权责清单等制度性文件,动态更新授权放权清单,支持企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市场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国资管理和服务效能,实现“管得住、放得活”。三是注重数字赋能,创新平台监管。建成投用覆盖国资监管机构和全级次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数据采集交换平台,构建全区国资国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时动态国资监管体系,对国企投融资、资产管理、大额资金支付、人事薪酬、“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等进行信息化监管;指导并推广绿发集团建设数字化办公平台,有效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断联等问题,提升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水平。四是注重风险防范,用好提示提醒。用好市级平台定期监测36家企业债务数据风险,实现国企债务总体可控。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向国企发出资金偿还准备、资产负债率等工作提示函,有效防范或避免发生债务、财务和运营管理等风险。五是注重风险防范,稳妥处置事件。按照市国资委要求,协同涉改企业积极稳妥处置化解4起区属国企风险事件,全面核查梳理项目投前、投中、投后的全过程事项,未发现企业存在违规经营行为,并通过司法途径、竭力追偿等手段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全力化解风险事件。六是注重审计监督,落实内审责任。针对性制定国资国企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10家区属国企二级子企业,重点关注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培育、财务审批流程等内容,查出问题48个,提出建议26条,督促企业修改完善并全面落实相关财务和内控制度,严格财务审批流程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国资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国资国企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发挥党建统领全局作用。一是完善党建统领机制,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中心党委推动国企结合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高标准、高质量落实理论学习,进一步强化国资国企理论武装,切实增强改革意识、保持改革定力、勇担改革使命,以更大力度更大决心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二是进一步推动国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融合,督促国企严格落实“两张清单”和“四步工作法”。坚持实现党委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把关到位,提高决策质量,把国企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全覆盖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继续充实“璧山区清廉国企建设重点案例培育库”,持续改进、迭代升级。督促区属重点国企加强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和人员教育,加强对关键部门及岗位、“三重一大”决策事项、重点经营环节的监督。 (二)深化拓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一是持续推进国企改革攻坚,中心确保改革按照既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打表推进。推动区属国企亏损额持续下降,利润总额、增加值“双增长”。坚持“应瘦尽瘦、应减尽减”,对企业逐一“解剖麻雀”,将“三无一亏”企业关停并转一批、与主责主业无关的企业剥离退出一批、同类型企业吸收合并一批,持续推动扭亏无望的企业关闭注销或退出股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巩固政企分离改革成效,平稳有序化解遗留问题,因地制宜做好“后半篇文章”。三是持续推进国企资产盘活,提升资产盘活效率,督促企业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动态更新闲置资产情况,“一资一策”制定盘活计划,加大闲置资产的挂网盘活力度和宣传力度。结合我区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员工需求特点,指导企业将部分闲置经适房、保交楼等项目纳入保租房进行盘活,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的补贴优惠政策。持续跟进企业以物抵债工作推进情况,做好资产处置政策指导及跨单位资产协调工作。 (三)深入推进市场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区属国企功能定位,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动态调整主责主业,以优势企业为主体推进重组整合,着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强同类型业务和相关资源整体统筹,提升规模效益、集聚效益。推进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区属国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进一步鼓励区属国企与多方深入合作,联合第三方资源,创新合作机制,开展联合运营;或适时并购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实体企业,加快实体化转型;聚焦主责主业,拓展市场业务,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运营模式,持续盘活具有商业价值的经营性资产,提升经营效益。三是探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考核,建立完善战略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落地,助力国企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贯彻执行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国资国企干事创业活力潜力,推动国资国企发展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同频共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璧山新篇章贡献积极力量。 (四)加快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一是加强投资监管。全面落实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控非主业投资,严禁超财务承受能力举债投资。二是加强债务监管。持续利用市国资委债务监测系统,常态化监测企业有息债务剩余本金、到期日、资金成本等风险指标。针对企业临期债务及时进行监管提示,守住不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底线。三是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融资担保、招商引资、国资盘活、人事管理、内部管理等政策文件。督促企业严格遵循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指导企业严格规范经营管理决策程序、严格执行具体操作流程,确保运营管理规范有序运行。四是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督促企业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实现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将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考核体系,以制度和考核双轮驱动,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1年08月10日至2026年08月10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23年被评为“良好”班子。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周成杰  联系电话:18323011012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