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 ] 11500227009344547D/2022-0024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璧山区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01-13 [ 发布日期 ] 2022-01-15

重庆市璧山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年度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走实走深,城乡区域发展均衡性协调性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好干预期,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延续了好势头,释放了新动能,凸显了高质量,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持续巩固。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高于年初目标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批零住餐均保持30%以上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1亿元,增长5%,其中税收完成33.32亿元,增长6%

——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刀片电池、Micro LED等行业快速成长,弗迪电池成为我区首家百亿级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80%100%。内外部创新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大学城西区、科创小镇、创新生态社区等载体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跃居全市第5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3.25%,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

——政策效应加快释放,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持续改善。贯彻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减免缓缴各项费用10.9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74%。市场主体达到6.7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1236户,增长17.47%。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8%,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1万人。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

一是科学编制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上位规划、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理念,出台《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事项,按照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要求认真梳理,形成3个部分共319项任务的分解方案,将工作落实到年度,责任明确到岗到人,建立工作台账,加强日常调度,严格把握进度。

二是系统建立统一规划体系。借助“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坚持全区一盘棋,出台《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全区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健全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衔接协调机制和审批发布制度,理顺了全区发展规划和区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关系,有效解决了规划衔接不充分、交叉重叠等问题,建立起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区级规划体系。通过深入推动规划与项目交互,完善了政府投资项目全链条管理制度,全面归集筛选“十四五”期间五年储备库项目358个、总投资3233亿元,“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768亿元。

三是加快推动编制专项规划。在统一规划体系下秉承“市区对应”原则,结合全区发展实际,以“上级考核要求、区领导点题、部门迫切需求”为准入条件,严格甄别筛选47个专项规划纳入“十四五”规划体系,明确27个专项规划提交区委、区政府研究,其余专项规划由相关区领导召集研究审定后以部门名义发布。各专项规划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展开编制,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充分吸纳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有效实现财政、金融、项目等要素协同。

(二)坚持不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一是聚力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核心载体加速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一期13万方建成投用,双龙科技创新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科创项目加速引育,引入脑陆科技、中关村e谷、锐梵互动等,持续推动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建设。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培育博士后工作站5家,新增科技型企业478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49个。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加速融合,有力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48%14家初创企业获得66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73家科技型企业获得1.7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二是聚力构筑良好创新生态。创新政策矩阵持续完善,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双高”企业、加快发展研究院经济等实施方案,制定鼓励科技创新二十五条实施细则、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建立“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季度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实施区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引才育才力度持续加大,积极举办、参与高校“百名教授璧山行”“百万英才兴重庆”等活动,启用在蓉人才飞地,扩展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3465人。

三是聚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好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累计引入团队50个、孵化高成长企业19家、授权知识产权30项。建好以康佳、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康佳成功研发P0.12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晶屏等多项行业领先成果,获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比亚迪“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获评“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建好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遴选31个科研团队入驻。

(三)全面打造开放新高地,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一是着力融入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落户璧山;抢抓国家调研成渝地区水安全保障契机,向上争取长征渠重庆段规划用水量2.68亿立方米,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成功纳入川渝合作重大项目。川渝“朋友圈”持续扩大,与11个城市签订合作协议23个;签约川企6家、投资12.8亿元;设立成渝地区高校创新创业促进会,招募川渝两地高校、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孵化中心等会员单位67家。推动两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人才档案、用工信息等7项就业服务跨省流动;登记开户、购房提取等5项住房公积金服务跨省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社保卡挂失启用等16项社保服务跨省办理。

二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开放通道持续拓展,重庆新机场选址、前期要素保障、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启动建设,兰渝高铁前期工作开展顺利,渝遂高速复线、永璧高速、轨道交通27号线、虎溪隧道开工建设,璧铜线、金凤隧道有序推进,合璧津高速工程量完成85%。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成功接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积极筹建重庆东盟合作中心,东南亚风情小镇开工建设,御湖片区、临空经济产业区规划有序推进,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西洽会等重要展会;与市口岸物流办、渝新欧公司开展物流服务合作,进出口总额达到4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三是大力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与梁平区建立对口协同发展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年规划、年度计划,挂牌成立“璧山梁平协作产业园”。推进城乡互动,培训梁平区基层干部、村社致富带头人等50人,帮助梁平区销售农特、文旅产品2122万元。推进科技协作,与梁平区企业、科研机构协商共建创业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市场互通,建立两地产销对接机制,推动璧山兔、来凤鱼、梁平柚、张鸭子等互设连锁网点,联动提升两区名特优产品品牌影响力。

(四)更高起点推进深化改革,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一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运行“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互动机制,立足线上线下、内外循环、点面破题“全维度”结合,围绕招商、营商、安商领域弱项短板问题“全链条”打造,遵循体系化构建和机制化管理运行“全闭环”考核,高效解决企业问题6300余个,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创新推出“八大资金池”,累计帮助670家次企业获得866笔共46.5亿元贷款。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全市首个专业信用协会和行业专委会,搭建全市首个线上信用金融服务平台,纳入全市激励督查通报,获评第一批“重庆市信用示范城市”。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代办专员”为137家企业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帮助300余户家庭实现新生儿出生7大事项跨部门联办,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深入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将试点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推动“四融五化”,探索推行“小区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强化小区自治“造血”功能。培育线上线下平台型家政龙头企业3家、专业型员工制家政企业4家。建成“城市生活馆”45个,“城市生活网”APP下载量14.6万余人次,入驻商户3100余家,获评全市“小切口,大民生”优秀互联网平台,被国家部委吸纳作为智慧生活全国推广案例,有关试点做法也得到国家发改委连维良副主任高度评价,连续三次在全国交流会上发言。

三是深入推动咨询服务创新发展。加强咨政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璧山发展研究院、投资决策委员会作用,对全区发展规划、改革难点、重大项目等开展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水平,绿发公司与重庆咨询集团共建工程咨询机构孵化平台,已入驻社会组织17家,为100余个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拓展企业咨询产业服务,引进德勤咨询公司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企业。搭建招商引资全链条服务系统,围绕招商项目从签约到履约结束全流程开展第三方督导,推动项目落地。

(五)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多举措推动制造业提升。产业体系补链成群,签约落地嘉陵特装、中国兵装、恒渝电子等73个项目,开工建设中科曙光等31个项目,投产达产比亚迪二期等54个项目。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培育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13家;制定50亿级、100亿级企业成长计划和上市企业“金蛋”“银蛋”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召开消费品工业品牌建设推进会,消费品工业产值占比提升至16%;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71个,建设数字化车间13个、智能工厂2个;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增2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青山公司等12家企业纳入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高新区承载能力扩容提升,高新区80平方公里规划研究有序推进,完成曙光湖智慧城公园景观概念方案,签约古德里酒店,开工建设创新生态社区(二期)、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中小企业集聚区、专业园等高品质低成本发展空间项目;稳步推进实验学校、曙光湖片区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高铁站前片区及拓展区60公里路网建设。

二是全方位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丰树物流园智能化改造,建成80余个城乡末端物流配送点;成立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与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制造专利池;成功举办西部动漫节、中华非遗国际设计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房车露营展等城市品牌赛事节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重庆中医药学院一期主体完工,两山科兴基金撬动华道生物细胞药物研发基地、脑陆科技研究院等社会资本15亿元;秀湖公园、东岳体育公园获批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新加坡国际酒店加速建设,水上乐园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全景电影小镇建成投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1条,纳入“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线路”1条;璧山兔、来凤鱼斩获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5项大奖;南门唐城市级特色示范街区提档升级,“璧山冷酒”夜市品牌持续擦亮。

三是立体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频共振,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片区综合开发正式启动,先进计算产业创业中心GPU项目开工建设;联合重视传媒、创业汇等企业打造西部直播电商基地。数字化治理水平全面提升,推动数字与政务活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速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能源、智慧排水等平台建设工作;承办“2021重庆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成功申报“重庆市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典型应用场景全面铺开,拓展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和智慧社区等智能化运用,挖掘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26个;搭建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成渝干线”,推进量子信息安全托管全国运营中心建设。

(六)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蹄疾步稳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产量16.8万吨,超过年初预期;生猪出栏20万头,同比增长1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69元,同比增长9%。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面积0.9万亩。农业“接二连三”成效初显,创建重庆市10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优化3条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培育农村直播电商人才47人,多渠道开展直播带货实践,2021年度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3亿元。“菜园”“果园”“花园”建设提速提质,打造果蔬标准园10个,引进茄果类、瓜类示范新品种209个,养殖“璧山清水鱼”2.6万亩;加快建设渝西蔬菜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生物基地。

二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机制,挂牌成立区乡村振兴局;全覆盖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街、村选派工作队或第一书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巩固,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150个村居集中供水率达95%,完成40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094.2万元,“旺农贷”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银行授信1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试点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8.6%,实现500人以上农村居民聚居点全覆盖,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33个、绿化示范村3个,大兴镇高桥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是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完善,出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璧山)实施方案,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评估。“以点带面”改革试验格局加快构筑,有序推进璧北璧南片区城乡融合试验发展示范区、“田园都市、都市田园”试验田建设,新增26个村、3个镇全域纳入“三变”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壮大,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确权颁证,1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纳入股权化改革,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社区)占比达85%。“三社”融合加快推进,建成镇街基层社15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26个,培育农民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14家。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成璧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市级评估,发布《璧山区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打好“蓝天保卫战”,探索除霾降尘和抑制臭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左右。打好“碧水保卫战”,升级“智慧河长”系统,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座,完成4700万吨城镇生活污水达标处置排放工作和15万吨渗滤液达标处置排放工作,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三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打好“净土保卫战”,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规范化处置工业源和社会源危险废物1.2万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立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区2万亩。

二是持续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严把环境准入关,关停“小散乱污”企业237家。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启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引导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6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扎实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累计创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40个、市级节水型机关139个。深入推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创建绿色社区18个,建设绿色建筑面积106.19万平方米,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建成垃圾分类收集厢房50个、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点100个,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暨光盘行动”等宣传活动。

三是持续巩固提升城市品质。城市空间拓展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四山”管控区规划,完成玉泉湖、曙光湖片区控规修编;完成《璧山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中确定的年度实施计划,争取用地指标7463亩,实施征地拆迁7991亩,供应土地4175亩,处置闲置土地2035亩。城市形象持续改善,美化坡坎崖179处,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升级改造璧南河滨河步道10公里,云巴慢行系统一期投用;改造老旧小区21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厕10座、农贸市场5个。城市治理深入推进,整治雨污排水管网673公里,整改占道经营等问题2万余个,治理违建4.4万平方米;建成生态停车场6个,数字化管理停车位2万余个,常态化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八)全力以赴创造高品质生活,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打好“保障企业用工”“促进充分就业”组合拳,举办招聘会108场,发布招工令35期、聚贤令51期,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94万元。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青山工业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三友食品等6家企业与职教中心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输送实习生927名;举办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开展中高职校长“璧山行”活动。

二是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面专项行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达到95%。全面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620个;永嘉实验小学建成投用,职教中心二期、大路中学主体完工,高新区实验学校、东林智慧学校动工。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发放低保金4800万元、特困人员保障金6243万元、临时救助金608万元,惠及民众超2万人。健全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制度,创新军地共建双拥模式,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8场,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区2个,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年向5万人配租1.9万套。丰富医养服务供给,完成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工程,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3个、农村养老服务点29个。

三是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推动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博物馆启动建设,首个24小时城市书房对外开放,市民活动中心加速推进,金剑山森林步道、缙云山生态环山步道建成投用。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实施谢唯进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90处。营造文体活动氛围,举办璧山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20余场,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0余场,流动文化服务进村600场,新增非遗传承人12名。

(九)竭心尽力筑牢安全基底,平安璧山加快构建

一是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发展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按照国家和市级要求落实疫情防控管理,12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次接种完成进度102.7%,全程接种完成进度103.2%;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拨付疫情防控支出7857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减负7082万元,拨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008万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化解,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270余次,累计排查各类企业5537家;银行业不良率为0.43%,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发行政府债券16亿元,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

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整治销号78处新增地质灾害点、35个山洪灾害威胁点;完成141栋建筑消防管网维修,消除4个老旧小区火灾隐患,拆改可燃雨棚607户;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73次,整改率达到100%。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试点运用“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系统。深化“2+N”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实现网上信访代理全覆盖。开展“治重化积、清仓见底”专项工作,“治重化积”案件结案率达100%,“清仓见底”案件结案率达到83.94%。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开展油气长输管道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百日行动,加大流动加油站(点)清查处置力度。

三是有效提升应急处危能力。全面推进应急设施建设,综合执法办案中心建成投用,消防指挥中心主体完工;新建区域应急物资库2个、救援中心2个、微型消防站251个;设立生物防火阻隔带33公里,完成公路安防工程40余公里,完善安防设施211处。实施重点地域森林防火和水利重点设施视频监控建设,完成自然灾害基础数据“一张图”,实现应急指挥调度“一键通”。开展应急演练150余次,切实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顾过去不寻常、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成功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璧山在国家、全市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创新能力持续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3件。区域价值不断提高,阔步迈入轨道交通时代,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空气优良天数稳步增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字号名片。活力动能空前释放,比亚迪、康佳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成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外唯一人口净流入城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完美收官,教育发展力度空前,医疗卫生推进有力,养老服务多元发展,文化实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舵定向的结果。这是市委、市政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结果。这是区委、区政府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既谋当下之策、又谋长远之计,对标对表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结果。这是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全区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众志成城、共促发展的强大力量。

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1年计划草案明确的37项指标中,能源消耗总量等9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28个预期性指标中有26个实现预期,特别是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逐年提高,与民生相关的指标完成较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重和上市企业数量2项预期性指标未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分别是:市级研发机构认定标准提高,部分市级研发机构未通过复审,距年初确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重50%预期目标相差2%;企业上市培育周期较长,部分拟上市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专业团队,加之企业自身上市决心和动力不足,未完成年初确定新增上市企业数量1家的预期目标。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宏观形势判断

2022年,全球疫情仍将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运行还面临许多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虽然挑战前所未有,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但机遇也前所未有,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锚定奋斗目标,就能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大国博弈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二是疫情变化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当前全球疫情还在持续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三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四是全区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不强、创新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足、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绿色发展任务繁重、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保持经济稳定运行难度明显加大。

在看到经济运行中风险挑战上升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全面实施新阶段,重庆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战略空间进一步拓展、战略潜能进一步释放,必将为璧山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实力、有举措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璧山新的战略优势和竞争优势正在加速累积。一是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璧山东向紧紧“粘附”中心城区,是重庆的“西大门”,已列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点片区,未来城市开发空间将占到幅员面积的1/3,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趋势已成。二是开放优势日益突出。重庆新机场选址落户,成渝高铁穿境而过,地铁1号线尖璧段和多条隧道通联中心城区,未来将形成“1机场2普铁3城际4高铁6轨道8高速”的互联互通格局,为璧山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产业优势日趋巩固。璧山既是全市向西开放的主阵地,也是全市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产业体系健全、创新动力充沛,集聚了比亚迪、康佳、青山、红宇等一批龙头企业,为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四是发展环境优势持续提升。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厚,教育人才优势不断释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凸显分量,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本底。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主要发展目标

为有效衔接“十四五”目标,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确定为37个。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总量增量等9个为约束性指标,其余28个为预期性指标。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对标对表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综合分析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结合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提出全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8%左右。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农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进出口总值增长8%

——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25%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

(四)重大项目安排

2022年计划安排建设项目139个,总投资约1524.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3.32亿元。从投资类别看,政府投资类项目67个、年度计划投资68.55亿元;社会投资类项目72个、年度计划投资134.77亿元。从建设状态看,完工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41.4亿元;续建项目56个、年度计划投资101.88亿元;新开工项目28个、年度计划投资41.82亿元;完成前期项目40个、年度计划投资18.22亿元。

三、2022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聚焦“五新四城”主要任务,依托“两城三片”关键载体,狠抓“十大项目”布局建设,以“四大行动”为思想突破,走好新的赶考路。具体来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精心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中新(重庆)科技城空间载体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一廊四组团”空间结构,打造“科学家理想家园、创业者圆梦之城”。全面启动曙光湖片区开发,布局“一湖、一岛、一枢纽、四湾区”,开工建设科创主题公园及周边配套道路,力争启动“智慧之眼”标志性项目,快速聚集总部经济、研究院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本、高端人才。突出璧山科创特色,积极推动科学城各片区管委会和重庆高新区协同联动、创新“赋能”,在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做出更大贡献。

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营造开放包容、利于创新的环境,推动创新生态要素耦合联系,汇集创新资源发生“化学反应”“链式反应”。完善创新驱动政策,深入落实发展研究院经济、科技创新二十五条等政策措施,将政策“干货”精准送达企业。纵深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实施项目分配“赛马”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型机制,支持企业协同创新。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完成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进驻挂牌,设立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窗口,开展中国(重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试点,引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5个。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60家次以上获得知识价值贷款1.5亿元,建立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池,成立科技创新产业基金。高水平办好科技活动周、双高赛、创新创业大赛、峰会论坛等活动,协同开展“院士专家璧山行”活动,不断提升创新活跃度。

努力引育创新平台和主体。加大创新孵化平台引进培育,持续优化完善创新孵化载体评价体系,创建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在孵团队达到500个,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以上。支持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支持弗迪电池研究院打造锂电池总部。支持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开展Micro LED显示技术研发。支持重庆量子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院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实施“双高”企业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2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市级研发机构15家。加快出台《企业科创板上市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着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靠价值链、利益链、科技链、金融链、人才链“五大链条”有机耦合,全面打通“科研与产业”“成果与金融”的通道,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力发展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继续做实做强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成果转化平台,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强化与“双一流”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汇聚全市科技成果优质资源,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30个以上。组建成渝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军事科学院成果孵化转化创新中心,打造成渝地区科技成果重要生成平台和转移转化高地。推动企业研发机构独立法人化改革,完善科研基础条件,提高自我研发能力。

(二)用心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引擎,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实施“灯塔工程”,鼓励比亚迪、康佳等企业建设灯塔工厂;做好培育企业上市工作,推动1家企业提交IPO申请、2家企业进入市级科创板上市培育库;推动“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上规、上云、上市”;努力培育高成长型“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新增“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10家。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系统布局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量子城域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夯实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对制造业智能化的支撑能力;推动200家企业上云,完成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50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0个;新增300家企业上平台,智慧园区平台使用率提升至90%。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转型,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支持品正食品、冀东水泥、大江动力创建节水型企业;推动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园开工建设,培育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等产业,力争创建绿色工厂2家。

着力推动制造业向集群化转型。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智能装备、大健康中医药等产业领域深耕细作,以培育千亿级集群为目标导向,规划建设新能源装备、半导体、中医药等专业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深入推进“群长制”“链长制”,在锻长板、补短板、延链条上下功夫,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强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签约项目30个、合同额550亿元以上,力争引进汽车整车项目;新开工华道生物、无锡日联等项目30个;建成投产康佳光电产业园、中南高科等项目20个;近五年签约项目落地率提升至80%。围绕6大产业集群、20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链主企业,打造半导体装备特色产业园,入驻5个以上相关项目。

着力增强制造业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成高新区50平方公里国土空间和南部片区2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实施征地拆迁3000亩,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3平方公里。推动曙光湖智慧城公园前期工作,推进曙光湖片区20万平方米新青年、新市民及高端人才公寓建设。全面推进青杠、大兴、两山丽苑二期1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建设创新生态社区二期、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中小企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园,园区工业集中度提高到91%。加快完成高新区水厂扩建至日供水能力15万吨,茅莱变电站扩容18kVA,高铁站前片区及拓展区60公里路网建设。力争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20亿元,高新区火炬全国排名提升5个名次。

(三)专心打造产业融合新典范,大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城乡发展均等化。实施产业就业提升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果蔬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3000亩,推广运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改造等先进技术2000亩,推广蔬菜新品种30个,打造果蔬生产精品示范园6个,推进3平方公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围绕田园综合体、康养产业、田园乡居、户外游乐、科普研学等“农文旅”产业,打造公用品牌“璧山十二月”“云雾花涧”,打响璧山樱桃、番茄、清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规划设计3条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3.5亿元。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力争完成机耕面积65万亩、机插秧面积5万亩、机收面积19万亩、机械化植保面积32万亩,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35万亩。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3000亩,果蔬绿色标准化种植3000亩。

大力推进三次产业一体化。找准三次产业“融合”路径,争创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围绕“一瓶水”“一双鞋”“一个家”消费品品牌建设构想,力争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培育150亿级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1个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1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品工业品牌,1100亿级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专业市场、产业转移,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大力推动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大健康专业服务市场、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渝西国际肉类交易中心、智能家居市场等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璧山)口岸物流专业市场集群。

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聚焦“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围绕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新型显示、动漫游戏、直播电商、数字内容等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全面启动玉泉湖片区开发,推动标志性项目“进化光环”开工建设,打造玉泉湖国家级数字文创产业园。加快建设康佳数字经济产业园、量子信息安全托管运营中心,完成先进计算研发基地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善璧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挖掘以青山“5G+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特定行业典型商业应用场景。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基地,赋能本地品牌产品销售升级。高水平举办西部动漫节、数字经济高峰论坛。拓展“政务治理网”“城市治理网”“城市生活网”功能,深入挖掘开发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场景转化为场景经济。

(四)细心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构建更加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稳妥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放宽经营性用房限制条件,拓宽特定行业市场主体准入途径。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优化审查方式,细化审查标准,建立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和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完善抽查检查机制。健全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利用老旧厂房、办公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双一流”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信用融资服务,优化“八大资金池”,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无抵押贷款。

打造有求必应、服务一流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运行“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努力提升企业满意度。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深化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进一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为企业全程免费代办各类手续。强化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应上尽上、互联互通。以“出生一件事”为突破口,围绕自然人重要人生节点,探索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构建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链。

营造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法治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一单两库”,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和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璧山区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给予市场主体成长“容错”“试错”空间。推进“互联网监管”,努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升司法服务和保障水平,探索建立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法律保障工作机制,健全简案速裁快审工作机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广网上立案、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等“一站式”电子诉讼。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承接国家和市级改革试点,深化投融资、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推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三协同”。有序开展“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强化项目策划储备,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放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引导区属国有企业走好市场化、实体化之路。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路径,引入德勤等产业咨询机构,厘清产业图谱,策划储备招商项目,盘点招商资源,整合招商政策,重构产业基金,推行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精准招商,聚焦项目落地。

(五)尽心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有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功能作用,努力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中展现璧山新作为,切实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大战略任务,深化实化交流合作,持续扩大川渝“朋友圈”,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互促共进。规划打造临空经济产业区,围绕重庆新机场定位谋划发展临空物流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临空产业,深入开展集疏运体系研究。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引导支持川渝两地学术组织等落户,高水平举办成渝轴线联盟年会等重大活动,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强化“跨省通办”和“川渝合作”,促进户口迁移、就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更多事项川渝通办、结果互认。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交通大格局。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发力,变节点城市为枢纽城市,努力成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推进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推进铁路枢纽西环线前期工作,连通渝新欧班列和长江货运港口,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速推进轨道27号线、璧铜线、虎溪隧道、金凤隧道等融城通道建设,启动曾家隧道前期研究。加快推进渝昆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做好兰渝高铁前期工作。提速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复线、永璧高速建设,积极开展成渝高速原路扩宽项目、合川草街经北碚至璧山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推动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机遇,深化与东盟、日韩、欧洲经贸合作,举办首届中缅(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持续增强开放平台带动能力,加速推动高新区“又高又新”、服务业发展区“造城建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抓头补尾”。规划建设重庆生命科学产业园,整合重庆中医药学院行业资源,布局中医健康小镇,引入高端医疗、医美、生物医药等项目5个。主动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好中意(中欧)创新产业园、中新合作智慧区,引进培育一批扩大开放示范项目。结合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应用场景为媒介开展场景招商,发挥产业工人充足优势开展人力资源招商,依托金融机构开展资本招商,力争引进100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3个、外资项目4个,新增进出口企业5家,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六)坚定不移建设生态之城,切实筑牢绿色发展本底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按照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确定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城市成片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清理消化工作,用活增量、盘活存量、处置闲置。切实做好新老规划过渡衔接,为重点项目有序实施提供保障。进一步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更具识别度的“公园之城”,加快曙光湖、玉泉湖、御湖、姊妹湖、百草园等特色公园建设;打造缙云山“三生融合”示范带;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保持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坡坎崖立体绿化建设任务,建成5条示范街区和2个示范点。谋篇布局城市更新,启动缙云栖谷、老北城复合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和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持续推进15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60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新改建公厕10座,建成垃圾收集站3座、“劳动者港湾”3座;全面摸排鉴定城镇危旧房,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城市“留白”,每1平方公里预留100亩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持续推进生态停车场建设,编制老城区停车场建设规划,试点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安装公共充电桩250个。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领域全生命周期管理。继续做好马路办公工作,深化落实“大城三管四化”,持续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打造高品质生活绿色出行典范。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深化“智慧林长”系统建设应用,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持续抓好“河长制”,强化智慧水利信息化建设,定期开展全区污水处理厂、城区湖库、“三河”断面监测,实现水旱灾害防御智慧监测全覆盖和饮用水源自动在线监测。持续推进山坪塘、养鱼池达标整治,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施规模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完成正兴太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渗滤液全量化处置改造工作,完成渗滤液调节池扩建工程,推进生活污泥烧制陶粒项目,启动主城危废处置场整体搬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市级考核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治理行动,在将军村、建设村、喜观村、智灯村、敢英村等打造璧北25平方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扩大农村改厕覆盖范围,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3%。实施安保工程40公里、危桥改造8座,具备条件硬化公路率实现100%。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方式。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户集、村收、镇街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建管运营机制。

(七)坚定不移建设儒雅之城,持续浸润城市内涵气质

加强文化引领,彰显儒雅文化底蕴。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挖掘和保护丰富的红色资源,推进谢唯进故居、朝元寺牌坊、狮子桥牌坊等5个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工程。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全面梳理挖掘城市记忆脉络,因地制宜在城市公园、景观设施中植入文化元素,运用现代手段讲好“璧山故事”。建设市级非遗博览园,举办中华非遗(璧山)国际设计周。科学集成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推进正则绣、璧山微雕等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

突出城市风貌,涵养儒雅文化气质。增加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实施“璧山文艺精品工程”,完善丰富文体设施、文体赛事活动,推出更多“璧山原创”“璧山出品”的匠心之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博物馆,加快推进档案馆、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提档升级。持续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等文化活动,办好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重庆市全民健身月及全民健身日等体育健身活动,构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

创新基层治理,培育儒雅文化风范。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聚焦城市文化细节、管理痛点等,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品格,促进精神塑造和文化打造相融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体推进“党建引领+”系列改革,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入实施农村党建提升、城市党建引领、模范机关创建、国企党建提质、高校党建创新、两新党建攻坚“六项行动”,纵深推进基层党建各项任务,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加强粮食生产、加工、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继续推进“治重化积、清仓见底”行动,化解一批重复信访积案,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快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八)坚定不移建设活力之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加强区域协调,激发区域联动活力。深入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围绕南北极核打造璧南璧北两大片区。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统一收储经营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扩大到35%。强化村镇规划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30个实用性村规划编制更新。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村企联建、互动合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璧北片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研学农业、色彩农业,开发民宿、康养、农耕体验、田园综合体等现代都市农业;在璧南片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业,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打造专业市场集群,培育“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

聚集旅游资源,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培育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业态,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打造全龄全时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加快水上乐园、古德里酒店建设,新加坡国际酒店投用。推动茅莱山都市田园公园、虎峰·云端康养运动基地、历山—禅意田园综合体、缙云台等项目落地。加大翰林山庄、大圆祥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喜观艺术集、昆虫王国等项目功能配套。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打造《璧山鼓韵》、《稻田欢歌》、《大傩舞汉族火把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持续打造网红打卡—亲子游、养身养心—康养游、生态采摘—乡村游(全域四季),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打造时尚新地标,促进市场消费活力。推动传统消费能级不断提升,提档升级奥特莱斯、中央大街、红星美凯龙等商业综合体;实施“来凤鱼”“璧山兔”品牌提升行动,建设“璧兔凤鱼”主题文旅体验园,发展假日消费、旅游消费、夜间经济,打造一批老字号名品名店;推进爱琴海购物公园、秀湖水街、南门唐城、CBD金融街、东南亚风情小镇、环御湖城市酒店群等建设,打造TOD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办好西部动漫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汽车露营展、云雾山樱桃节、璧山葡萄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加快民宿产业培育布局,推动七塘、丁家、正兴等3个旅游民宿试点示范区创建,打造草本传说、润天河、瓦窑湾、玄黄合德民宿等业态集聚态势,创建旅游星级饭店、绿色饭店、特色美食街区,打造一批特色餐饮名店和地标。

(九)坚定不移建设一生之城,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健全评价体系,严格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重庆中医药学院、职教中心综合楼、永嘉实验小学二期项目、大路中学改(扩)建综合教学楼、高新区实验学校和东林智慧学校建设,启动福禄镇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启动职教中心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区职教中心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1500人以上。引进知名学校2所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公办学位900个。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激发社会干事创业热情。建设渝西(璧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跨界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开展职业培训特色工种培训,积极打造璧山特色培训品牌。推广运用重庆智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线上服务全覆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用好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评选“璧山英才”“企业创新型人才”“璧山工匠”,引进科技人才600人以上。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科研能力和竞争力。

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积极培育养老新业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以及“孝心食堂”专业化运营工作,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推动养老服务进小区、进家庭,成立养老互助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小区幸福家园、日间照护床位、长者娱乐室、家庭式养老床位等。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在农民新村等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持续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推进医防融合工作试点,强化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补齐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短板。加快新中医院建设,启动疾控中心、福禄镇卫生院迁建项目,完成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主体工程。抓好“优质服务基层行”专项行动,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夯实安全稳定根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和流调队伍建设,提高核酸检测、快速响应、快速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控政府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化解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坚决不发生区域性系统风险。深化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设,打造应急管理信息智能化平台,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做实消防监管网格化平台,完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督查督办机制,开展以高层建筑、电气火灾为主的专项整治。深化落实安全生产“十条措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附件: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一览表

32021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

4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一览表

5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

6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计划一览表

附件1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

目标

2021年

完成

全市

完成

指标

性质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8

11

8

预期性

2

农业增加值增速(%)

3.5

6.1

7

预期性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

17

11.5

预期性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15

80

20

预期性

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21

25

——

预期性

6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20

100

20

预期性

7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20年价)

15.85

18.9

——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2020年价)

31

31

——

预期性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61

61

59.5

预期性

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6

8

40

预期性

11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15

17.47

17.27

预期性

12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8

10.5

——

预期性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10

10

18

预期性

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

15

6

预期性

其中:民间投资增速(%)

5

35

——

预期性

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9

18

18

预期性

16

进出口总额增速(%)

10

10

20

预期性

17

服务贸易增速(%)

5

5

5

预期性

18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5

1.5

100

预期性

19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05

3.25

2.21

预期性

20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3

13.08

12.19

预期性

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重(%)

50

48

——

预期性

22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279

301

5100

预期性

23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0.5

82

——

预期性

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2.5

74

——

预期性

2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5

5

5

预期性

其中:税收收入增速(%)

6

6

6

预期性

25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

9.8

9

预期性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8

9

——

预期性

26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00

300左右

322

约束性

27

森林覆盖率(%)

47.2

47.2

54

约束性

28

能源强度下降(%)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3

3

约束性

能源总量增量(万吨标准煤)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3.4

3.4

约束性

2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约束性

3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约束性

3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

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100

98.6

约束性

3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约束性

33

粮食产量(万吨)

≥16.6

16.8

1092

约束性

34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5

0.018

——

约束性

3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4

72.5

——

预期性

3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6

2.1

72

预期性

37

上市企业数量(家)

1

0

5

预期性

附件2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1年

完成数

2022年目标值

指标

性质

数据提供

部门

全区

全市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11

8左右

5.5

预期性

区统计局

2

农业增加值增速(%)

6.1

5

4

预期性

区农业

农村委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7

10

6

预期性

区经济

信息委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80

20

15

预期性

区经济

信息委

5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

25

25

——

预期性

区科技局

区统计局

6

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

100

25

10

预期性

区经济

信息委

7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020年价)

18.9

20.2

——

预期性

区统计局

8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2020年价)

31

31

——

预期性

区经济

信息委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61

62

——

预期性

区科技局

1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8

10

8

预期性

区经济

信息委

11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17.47

15

12.5

预期性

区市场

监管局

12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10.5

7

5.5

预期性

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10

10

——

预期性

区文化

旅游委

1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5

8

6

预期性

区统计局

其中:民间投资增速(%)

35

10

——

预期性

区统计局

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8

9

7

预期性

区商务委

16

进出口总额增速(%)

10

8

5

预期性

区商务委

17

服务贸易增速(%)

5

5

5

预期性

区商务委

18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1.5

1.5

100

预期性

区商务委

19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25

3.3

2.3

预期性

区科技局

20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3.08

15

14

预期性

区市场

监管局

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比重(%)

48

49

——

预期性

区科技局

22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301

340

5500

预期性

区科技局

23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2

82.5

——

预期性

区统计局

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4

74.5

——

预期性

区统计局

2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5

5

3

预期性

区财政局

其中:税收收入增速(%)

6

6

5.5

预期性

区财政局

25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9.8

8

7

预期性

区统计局

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9

8

——

预期性

区农业

农村委

26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00左右

301

320

约束性

区生态

环境局

27

森林覆盖率(%)

47.2

47.3

55

约束性

区林业局

28

能源强度下降(%)

3

3

3

约束性

区发展

改革委

能源总量增量(万吨标准煤)

3.4

3.4

3.4

约束性

区发展

改革委

2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市上

下达目标

3

3.2

约束性

区发展

改革委

3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完成市上

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区生态

环境局

3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

100

100

97.3

约束性

区生态

环境局

3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完成市上

下达目标

完成市上下达目标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区生态

环境局

33

粮食产量(万吨)

16.8

16.8

——

约束性

区农业

农村委

34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0.018

控制在市上要求范围内

——

约束性

区应急局

3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2.5

73.5

——

预期性

区统计局

3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1

1.5

60

预期性

区人力

社保局

37

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家)

0

1

8

预期性

区财政局

附件3

2021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

1.基础设施类

前期策划一批:重庆新机场、成渝高速扩能、黛山大道优化提升工程及北延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虎溪隧道、永璧高速力争启动建设。云巴二期规划建设。铁路枢纽西环线、璧山至北碚至合川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内环连接线、花木大道推进前期工作。

开工一批:成渝中线高铁、轨道交通27号线开工建设。城市新区水厂二期开工。缙云山生态环道启动建设。

推进一批:渝昆高铁、璧铜线、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复线、金凤隧道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千秋堰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

竣工一批:慢行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完工。染房水库建成投用。220千伏田家站技改工程完工。农村生产生活便道建成投用等。

2.产业发展类

前期策划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前期工作。云雾山石斛小镇(产业园)完成前期。中铁十七局四公司璧山总部基地推进前期工作。西部“细胞谷”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肉类批发、高端建材、智能家居等专业市场启动规划建设。

开工一批:中小企业家园二期、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工建设。TOD大型城市综合体、中国(重庆)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基地(一期)、琪金食品、富易达整体搬迁及可降解膜、中新智能产业园项目(一期)、KBH未来空间梦工场及国际高端家居基地开工建设。云雾小镇、云兮健康谷项目启动建设。

推进一批:西部(重庆)科技创新小镇、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加快建设。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快速推进。大健康产业生态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璧北蔬菜基地核心区、璧中茅莱山片区、璧南丁家石垭—莲花坝片区“田园都市、都市田园”试验田项目推动建设。乡愁二郎岗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菲油果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中国长安青山智能传动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一期)建设快速推进。中意(中欧)创新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中新合作智慧区建设持续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做优做实。国家智能化示范园区提档升级。新加坡国际酒店加快建设。来凤驿“璧兔凤鱼”主题文旅体验园建设持续推进。

竣工一批:中小企业家园一期完工。智慧园区整体建设完工。中车恒通、川铁超级电容投产达效。中南高科完成主体建设。汇聚教学设备生产项目完工。

3.社会事业类

前期策划一批:大路消防站启动前期工作。4个镇街派出所改扩建工程完成前期。市级非遗博物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启动规划建设。

开工一批:20个“城市生活馆”开工建设。3个养老服务中心、29个农村养老服务点开工建设。3个人防疏散基地开工建设。拓展区商业街区启动建设。渝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建设。高新区实验学校、东林智慧学校两所学校开工建设。

推进一批:消防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璧城派出所业务用房持续推进建设。谢唯进故居等5个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有序开展。

竣工一批:芋荷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实验小学永嘉校区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项目完工。综合执法办案中心建成投用。车管所、看守所建设完成。城镇排水管网整治完成。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完毕投用。

4.房地产开发类

推进一批:利雅·白云湖、富力白鹭湾、龙湖·千山新屿、中国铁建·东林道、融创·云湖十里、三汇·泷悦府持续推进建设。

竣工一批:绿岛丽景一期定向经济适用房完工等。

附件4

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一览表

1.基础设施类

前期策划一批: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光伏发电及储能电站规划建设。科学城隧道、曾家隧道启动规划建设。双星大道西延线至福禄规划建设。丁家街道城市更新工程推进前期工作。璧北水厂、璧南水厂推进前期工作。

开工一批:黛山大道北延伸线(快速物流通道)开工建设。虎溪隧道项目启动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低运量轨道交通工程(云巴2号线)启动建设。

推进一批:轨道交通27号线、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复线、金凤隧道建设加快推进。千秋堰水库提速建设。中小企业家园二期项目、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竣工一批:中小企业家园一期项目建成投用。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项目、景山人才培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完工。染房水库、姊妹桥水库、城市新区水厂二期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国际创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保税仓项目建设完工。

2.产业发展类

前期策划一批: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重庆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项目、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临空经济产业项目(专业市场集群)、璧北农文旅项目(“云雾花涧”)、绿色现代农产品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花卉苗木基地(花卉苗木大道)、新机场集疏运项目启动规划。

开工一批:曙光湖片区智慧城建设项目(曙光湖“智慧之眼”)启动建设。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项目(玉泉湖“进化光环”)开工建设。老城有机更新及综合提升项目(大城广场片区改造提升)启动建设。比亚迪动力电池全球总部项目开工建设。惠程科技高速智能桩项目开工建设。

推进一批:中新智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加快推进。智慧蔬菜产业园项目、乡愁二郎岗项目、琪金家畜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可降解地膜及大路包装产业园整体搬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中国长安青山智能传动产业园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先进计算研发基地一期提速推进。

竣工一批:锂离子电池及配套材料生产项目(二期)投产达效。休闲食品生产项目建设完工。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完工。中南高科项目建成投用。莹帆电子散热模组项目建设完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建成投用。

3.社会事业类

前期策划一批:高新区青年公寓项目启动规划建设。博物馆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开工一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项目开工建设。“重庆璧山小城故事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开工建设。中医院一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市级考古体验馆开工建设。职教中心三期改扩建启动建设。

推进一批: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东林智慧学校建设工程、高新区实验学校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建设。绿岛丽景经适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缙云山生态环山道路工程(一、二期)主体完工。“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来凤驿“璧兔凤鱼”主题文旅体验园建设加快推进。

竣工一批:中医药学院一期建设项目建成投用。龙梭山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谢唯进故居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建成投用。御湖公园建成投用。档案馆完工。水上乐园建设完成。

4.房地产开发类

开工一批:古德里酒店开工建设。

推进一批:TOD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天安·绿岛城市综合体项目、星瑞渝西国际广场二期提速建设。利雅·白云湖、龙湖·千山新屿、中国铁建·东林道、融创·云湖十里、三汇·泷悦府建设持续推进。三担湖康养小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御湖东南亚风情小镇项目建设建设加快推进。

竣工一批:重庆东盟合作中心·新加坡国际酒店、富力白鹭湾项目完工等。

附件5

2021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一览表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成3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广普镇、福禄镇、正兴镇),实现了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29个农村养老互助点已竣工。20个城市生活馆建设完成。

实施老年人服务照顾计划。提供助餐服务500余人次,助浴服务127人次,为892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1158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了包含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支持等内容的健康服务。

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引进谊品生鲜(鸥鹏御府店)和最佳搭档生鲜超市(中央美地店),均已开业。

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全面完成绿岛新天地农贸市场、天佑绿岛农贸市场和北街农贸市场改造。

公办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已完成装修投用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提供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620个。

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已完成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实施课后服务,惠及6万余名学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完成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培训,全面开展中小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5%以上。

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

金剑山森林步道建设工程。建成金剑山登山健身步道2.45km。

推进公共厕所建设。新建成投用5座公厕(古道湾公园、比亚迪大道、聚金桥头、剑山路生态停车场、云巴儿童公园站旁公厕)。改造投用5座公厕(北门、建设路、名豪、一人巷、瀛嘉天下公厕)。

“劳动者港湾”示范点建设。建成投用“劳动者港湾”示范点3个(嘉谷、香江嘉园、漫水湾)。

城区慢行系统。建成慢行系统骑行道10km,完成城市绿地建设15万㎡,在城市绿廊沿线修建便民服务设施10处、售卖亭4个、自行车停放点6处。

农村村民聚居院落路灯安装。20个农村人口集中聚居院落新安装路灯500盏。已完成工程总量的50%。

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已建成4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城区垃圾分类示范工程。建成投用50座垃圾分类收集厢房(璧城街道20个、璧泉街道20个、青杠街道10个)。已完成5个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暂存点建设(璧泉街道2个、璧城街道2个、青杠街道1个)。两网融合点已完成100个建设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大路街道阳河村和三台村2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八塘镇后湾大院子和来凤街道魁塘村2个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准备进行招标工作。

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已完成60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生街82号、远林雅宇已完成总工程的100%;新开工2个老旧小区的任务:文风片区、双路片区已进入管网施工阶段,本轮改造安装雨污排水管网3600米、消防环网1200米。

璧山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建成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完成90条市政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约7000个,62个路外停车场(库)约1.5万个停车位,实现智能化管理。

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对璧城街道、璧泉街道、青杠街道、大路街道、来凤街道、丁家街道150余条背街小巷、支路、主次干道开展整治,主要整治乱堆乱放、“僵尸车”、绿地种菜、市政设施损毁、照明盲区、老旧线路、占道经营、乱涂乱画、小广告等乱象2万余处。

附件6

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计划一览表

推进研学基地建设。启动福禄镇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持续推进公园建设。开工建设曙光湖、玉泉湖、百草园等特色公园。

推进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农村厕所改造。新建公厕5座、改建公厕5座。改造室内卫生厕所500户,改造室外无害化卫生厕所5512户,集中开展农村改厕、污水、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示范点建设3个,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8座。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工程。持续推进东林智慧学校、高新区实验学校建设;城区新增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改造3所幼儿园,提供公办学位900个;建设标准化考场72间,改造560间教室照明。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

建设电瓶车集中充电装置。集中规划建设电瓶车充电装置80处,可同时为800辆二轮车进行充电。

推进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完成60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

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公里,实施“四好农村路”50公里。

实施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精神卫生中心医技楼建设项目主体完工,福禄镇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开工。

实施农贸市场建设提升工程。新建2家农贸市场或农超融合超市,改造2家及以上农贸市场。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

推进实施老年人服务照顾计划。实施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

健全完善“城市生活网(馆)”家政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新增“城市生活馆”不少于20个。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前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全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建设个性化课后服务课堂。对全区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系统。

开展2022年美丽家园建设。完善饮水、排水、路网、用电、广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美化绿化亮化村居环境,整治3口山坪塘,新建2个泵站,建设水美乡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