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监察工作规定》(厅字〔2019〕11号)、《重庆市璧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璧山委发〔2017〕11号)要求,现将我委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法治意识
(一)强化学法知法,提升法治队伍整体合力。通过党政联席会、党委中心组、干部职工会等多种方式,分别开展了《宪法》《中医药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献血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宣传活动。购买《卫生健康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释义900余本,发放给每个机关职工和下属单位重点普法对象,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知法的能力。每年组织系统干部和新提拔领导法制理论考试,参考率100%、合格率100%。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区卫生健康委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议事决策、财经管理、人事管理、监督管理、公务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管人、管事、管权上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面落实单位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听证和出庭应诉制度,2020年本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2次,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1次)。
(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常年提供法律咨询,在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合同签署、规范性文件制度、信访案件处理等事项前咨询法律意见,根据需要参加信访案件办理、重大事项处理、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城区村卫生室整治等讨论,为行政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支持,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决策。
二、规范依法行政
(一)落实“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等制度工作。大力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2020年取得行政执法证执法人员全部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合格率100%。
(二)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2020年双随机完成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190家监督对象的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检查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员410人次,出动车辆105台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66份,立案查处19件,本次监督完成率100%,任务完结率100%。按照信息公开要求,随机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均在信用中国(重庆)公开。
(三)强化监督执法。围绕医疗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等方面强化日常综合监督,针对个体诊所依法执业、医疗废物和废水处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等专项监督检查。
三、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申请受理书面告知、行政许可标准化服务等工作制度,将护士执业注册等28项许可纳入“马上办”,其他审批承诺时限较法定工作日缩短1/2以上,严格执行“三集中、三到位”,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办结。
(二)规范审批项目。对法律法规授权应取消调整的一律取消行政审批。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清理,及时调整审批目录,实施动态管理,现有审批事项14大项、61个小项。
(三)精简审批材料和审批环节。按照“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消毒产品生产单位审批、公共场所许可等3大类,12项证明材料。推行首席代表制,除申请设置审批民营医院部分授权外,其余审批事项全部充分授权,减少签字人数,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时效;凡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均不再进行设置审批,直接进行执业登记;取消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等8项许可的现场审核,实施纯中医诊所备案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承诺制,减轻群众负担。
(四)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所有审批事项群众均可用手机或电脑通过互联网在重庆市“渝快办”上申请、上传许可资料,审批工作人员在重庆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预审,资料齐全当即受理;资料不全的进行退回,并在网上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资料,群众在家中就知道是否已审核通过受理;没通过的也知道需要补正材料。网上受理通过后需要实施现场勘验的,安排工作人员及时现场审核,现场审核通过后直接在平台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审批过程全程接受上级部门的电子监察,证件办好直接通知申请人带上纸质资料前来领证。
(五)开展“好差评”评议。为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好差评”评议活动。窗口前台利用评价器、后台利用平台功能,分别在受理和办结两个环节,通过评价器、短信、二维码扫码等方式,让办事群众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现场和事后评议,评议内容为“特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考评。共向群众推送评议信息3103条,满意率达100%。
四、加强社会治理
(一)强化社会监督,切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区卫生健康委将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机构设置、机构职能、重大决策、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廉政建设等信息进行公开,并对行政许可及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在《璧山网》《璧山政府公众信息网》进行公开,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打造公开透明的卫生健康服务新形象。
(二)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施“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形成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三)多途径开展“七五”普法工作。结合主题党日,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内法规的学习。结合“12.4”宪法宣传日、艾滋病防治日、“7.11”世界人口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面向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医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法治宣传活动。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送医送药、大型义诊等活动,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送到群众手中。通过报纸和网站大力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卫生健康工作动态和法治信息。
五、完善法治建设工作制度
(一)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在议事决策、财经管理、人事管理、监督管理、公务管理等方面制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管人、管事、管权上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二)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对目前仍有效实施且反复适用的文件进行清理,重点对与现行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疫情防控等相抵制冲突或失效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逐一清理。
六、存在不足及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不足。我委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法的宣传氛围不够浓,普法学习成效还需提高,教育宣传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在普法学习上还存在实用主义思想,存在“用什么学什么”,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深,起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下一步计划。一是继续创新法治建设工作方式。全面总结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理清工作思路,做好法治建设年度计划,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多途径宣传方式。二是持续提高法治观念。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自觉学法用法,提升法治理念和素质。三是不断加强医疗机构普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系统内部联动,认真抓好抓实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的普法工作。四是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法治考核,将法治考核结果纳入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