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夯实法治理论思想根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政府系统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重点内容,各级党组织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00余场次,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200余场次。二是落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述法清单》,对107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民主测评。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上专题述法,其余单位进行书面述法,全区领导干部述法实现全覆盖。三是完善督察协作推进机制。印发《璧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评议办法》,每季度对各部门、各镇街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评议。依托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健全法治督察和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协作机制并加强结果运用,推动全区法治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二)聚焦公正便民,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构建便民利企政务环境。深化“一窗综办”改革,严格执行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开设综合窗口13个、自助服务窗口7个,集中进驻涉企高频事项194项,累计办理涉企服务超3万次,提供自助服务超7000人次。落实“川渝通办”清单事项355项,受理办结率100%,实现异地事项跨区域便捷办理。以“选、育、练、管”培养模式打造帮办代办队伍,积极为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群众回访满意率100%。二是打造政企交流“绿色通道”。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明日之星”企业制度,广泛开展“千人助万企‘三送’活动”,向企业提供“一对一”“一对多”保姆式、网格化服务。创新打造“璧商荟”,持续建强“企业之家”平台,定期开展“湖畔沙龙”活动,推动政企交流更加便捷畅通。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走访民营企业5.3万家,张贴助企明白卡1.2万张,发放《惠企政策汇编》2.2万册,收集解决企业问题诉求3000余个。三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发《璧山区涉企“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监管实施方案》,探索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大健康企业“综合查一次”3个新场景,每季度分别开展一次园区内“综合查一次”;园区外企业由所属镇街牵头负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面推行审慎包容执法等柔性执法机制,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和认可度。全年累计实施“综合查一次”116次,通过批评、教育、劝导等方式开展涉企“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执法71件。
(三)坚持规范程序,确保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一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强化文件制定过程指导监督,严格落实起草调研、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核、集体决议、备案审查等法定程序,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统一公开制度。全年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备案审查区级部门、镇街行政规范性文件8件。二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印发并公布区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选聘区委法律顾问4名、区政府法律顾问8名,推动法律顾问全程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政府合同审查等涉法事务,确保决策科学合法。2024年,法律顾问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26次。
(四)深化改革实践,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7+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推动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0%以上,该项工作考核列全市A档第1名;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年完成日常巡查4126户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967件。探索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聚焦小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突出问题,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开展工作,该创新举措被列入重庆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大改革清单,工作经验获《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法治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重庆市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制定《璧山区行政执法队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1365名执法人员参训,培训率达100%,新办或更换执法证件665个,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制定印发《璧山区行政执法评价办法》,以量化指标体系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开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4182项,对区政府作出的336个执法决定及法律文书开展法制审核,对全区25家单位200余个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案卷评查。
(五)完善监督机制,着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一是构建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新格局。获批成为全市推进行政复议与信访衔接配合机制改革试点区县。2024年,全区行政复议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54件、同比增长174.42%,其中涉企案件121件,同比增长105.08%,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达86%,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23件行政复议案件实现零纠错,“重庆某电子公司与某局行政处罚争议调解案”入选重庆市“复调对接”创新机制与典型案例选编,我区在全市“复调”对接工作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扎实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区政府为被告的58件行政诉讼案件出庭率100%,败诉率0%。二是完善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高效推进政务公开,2024年全区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1.37万条。完善群众留言办理工作制度,加大多跨协同办理力度,按时保质回复群众各类诉求问题,受理群众反映事项1.68万件、增长26.7%,平均办结时长缩短1.28天,群众满意率提高2.2个百分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完成260件人大代表建议、195件政协提案办理。
(六)巩固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治理格局。在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11个重点部门设立行政调解组织,成功调解行政争议1286件;迭代依法解纷调解力指数,人民调解基层纠纷化解率、调解成功率、调解协议履行率分别达85.63%、99.72%、90.72%。深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898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2523件、成功率99.98%。二是健全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进15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更好发挥基层站所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机关、民营企业、村居法律顾问近400家,通过法律途径助力群众、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法治教育学习有待深入,学用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单位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法律服务领域仍需拓展,涉外法治人才建设亟须加强。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2025年,我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持续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推动全区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打造更高水平法治政府。推进落实《重庆市璧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持续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任务,完善法治督察和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协作机制并加强结果运用,推动全区法治政府水平整体提升。三是稳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保质保量完成2025年改革指标任务;全面开展城市小区行政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持续扩大试点小区范围;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推进镇街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镇街执法办案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