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98号提案的复函
杨峰委员:
区卫生健康委结合全区实际,多举措、多维度提高公众急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及意识在“5.12”防灾减灾、“10.13”国际减灾日等活动宣传周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利用设置在公共场所、户外广场、办公楼宇的显示屏、LED屏以及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播放公众应急技能公益宣传片,在辖区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宣传品,组织家庭医生团队进社区进行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宣传,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传授卫生应急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意外伤害应对、紧急医学救援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营造良好氛围。遴选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师资团队,广泛参与培训指导,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文化馆等部门共同授课,探索群众喜爱的课程。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激励受训公众增加力量借助“党建引领、健康同行”系列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健康培训活动,增强公众的参与感、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影响力。在卫生健康系统对基层非急诊岗位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进行理论和实操考试,做到全覆盖。
三、大力开展公众应急技能培训依托全区工作应急技能培训基地,完善教学设备、教学流程、人文服务,大力开展公众应急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训1626余名具备应急技能的社会公众。根据渝教体卫艺发〔2021〕25号文件精神,由区教委牵头,卫生部门配合,在学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课程,并对璧山中学校医(保健教师)-体育老师-班主任进行培训并合格,在璧山中学、天湖花园率先创建全市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行动示范学校、示范社区。
四、开展急救设备试点工作区卫生健康委争取红十字会、财政局等部门支持,与区教委、区交通运输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等部门配合,开展居民小区、学校等场所配备急救包及相关急救设备试点工作,在璧城、璧泉街道共选取4个小区、4栋单体楼,璧山中学3个校区、比亚迪公司、中央大街商业区配备急救包及相关急救设备,并除了急救包以外,参考120急救人员在现场处置的情况,结合试点范围的人口数、人流量、建筑物分布、进出通道等情况适当配置担架、AED,就地利用门卫室、值班室、办公室等存放急救包及必要的担架,配备急救志愿者。
重庆市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