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动态

智能机器人形象

璧山区“五个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日期:2021-11-19

璧山区深入贯彻国家和重庆市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在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基础上,不断优化、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校际差异系数小学0.375、初中0.29,达到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标准,群众满意度达95.8%。

一是在机制政策上着力。编制《璧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订《璧山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方案》。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工作。成立区督导委,59名责任督学全部持证上岗,全区120余所学校(含民办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财政预算单列、弱校倾斜、附加费足额拨付等政策,有力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持续全覆盖,每名学生每天享受3元午餐补贴、 2300余名非寄宿贫困学生享受“免费午餐”、400名寄宿制贫困生享受“免费三餐”。

二是在办学条件上着力。全区每年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和城市建设配套费按6%计提纳入新建学校资金专户。近年来,投入8.8亿元新建中小学4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学位9480个。投入6871万元维修改造86所次学校109个项目,投入6200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投入2200万元完成全区学校电力改造和空调安装。配置教师周转宿舍205套。投入1420万元,实现城乡学校教室大屏幕多功能教学一体机全覆盖。投入234万元,为29所学校升级教师办公电脑500台。投入348万元,为14所学校配备数字化实验室14间。投入168万元,为16所学校采购学生入校体温检测设备20套。投入80万元,为乡村试点学校建设智慧教室示范班级6间,配备学生学习终端350余台。2021年,创建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区域,争取义务教育长效维修、改薄等资金2831万元,重点改善薄弱和边远学校校舍、场地、食堂、宿舍、功能室等。

三是在师资均衡上着力。璧山区深改委、区教委出台《璧山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举措》(璧教发〔2020〕1号),创新推行员额制破解编制紧缺瓶颈,招聘员额教师331名。为乡村学校培养全科教师140名。成功创建为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试验区,乡村学校校级干部、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名校跟岗”实现全覆盖。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近年干部、教师交流1400余人,根据“区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精神,积极做好与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协调工作,尽量保证调动交流教师在新单位保留原岗位等级不变,及时兑现交流调动到乡镇学校工作教师的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激励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2021年7月,在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对17所规模较小乡镇小学按班师比1:2.5的比例核编,共核增99名编制,确保乡镇小学编制充足。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重点考察师德修养和教学业绩,评选命名“最美乡村教师”36名,激励教师扎根乡村教育。

四是在城乡共荣上着力。优化乡镇校点布局,撤并2所初中学校、1所九年制学校初中部,11所小学、2所初中实行“一校两区”“一校多区”一体化管理,18所中小学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大力实施“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 联合办学、捆绑发展行动,包含9所城区小学分别结对帮扶2—3所乡镇小学的“9+N”行动和璧山中学帮扶全区其余10所初中的“1+10”行动,实现强校带弱校全覆盖。

五是在教育公平上着力。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科学实施划片招生,严禁跨区域招生和择校,严格乡镇学生转入城区学校审批程序,设置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14所。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全区学校实现“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面铺开,课程改革从1.0到2.0全面开花,学校心理咨询室全面建成。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149名、困境儿童1118名实施结对帮扶。建立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制度,为96名重度残疾学生提供每周1次2学时送教上门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