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进行时 | 奉节:“三知三行一证”新模式推动林地“三权分置”进村入网
2023年9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确定重庆为全国三个
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
目前,重庆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奉节县探索建立
“三知三行一证”工作模式
有效推动林地“三权分置”落地落细
系统解决“山要怎么分”难题
奉节县龙桥河景区
图源:奉节旅游
本期【林改进行时】特别栏目
林冲冲将带你走进奉节
探索多元林业经济蓬勃发展之路
↓↓↓
01
开展“三个知道”进基层
奉节县33个乡镇(街道)自上而下组织学习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准确掌握“三权分置”核心要素,明确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主体。
坚持以林农视角看问题,重点宣传与林农息息相关的改革动向,把“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说细说透,拥有集体林地承包权者所享受的权益保持不变,“三权分置”旨在流转林地经营权,放活经营权。
✎知晓集体林地最新数据情况
开展“三权分置”林权流转工作,前期基础工作在于科学、精准地将集体林地数据矢量化,按照《方案》精神,开展数据矢量工作需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底图。
为了让基层干部群众认可改革工作,有必要让各乡镇知晓“国土三调”后集体林地有关数据,政策性的变化调整,为矢量后的集体林地数据打下基础。
✎知晓流转工作路径
联合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召开专题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向村社干部和林农宣传流转林地经营权工作方式方法,明确县级部门、基层干部、林农工作任务,避免办理途中走弯路、跑空路。
02
紧盯“三个行动”见成效
基于“国土三调”数据,以村(社)为单位,采用“三维卫星地图指界+权利人现场认定+无人机辅助勘察+林业系统数据”的“线上线下”“内业外业”相结合联动落界模式,综合比对耕地、宅基地、自然属性等地数据,对试点乡镇集体林地面积和四至界限进行科学精准认定。
对原有林权证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剥离,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现有政策和系统操作模式下,坚持“有效、便捷、合法”工作原则。工作开展过程中,林业部门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分工明确,联合行动,在摸清林权流转路径后,完善优化林权流转申请、登记程序,开启“一证多宗地”登记模式,有效推动“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颁发林地经营权证”工作。
✎林农信息采集行动
在青龙镇大窝社区开展“三权分置”试点工作,社区工作人员需收集林农原林权证、身份证和申请表等信息,现场指导林农完成确认、签字等工作,前期资料完善后才能进入系统操作环节。大窝社区现已完成266户林农申请工作,全村7513亩集体林地,共计60个矢量化宗地图斑,集体林地收益权已量化到户,实现了应转尽转、能转尽转目标。
03
推行“一个权证”入集体
奉节县积极探索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颁发林地经营权证改革模式,组织林农依法、自愿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集体为单位,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且将集体林地收益权,按林农原林权证上拥有面积换算比例量化到户,实行“一村一证”“一户一股权”。
奉节县村庄绿化效果
除了推行“三知三行一证”模式
奉节县还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
探索打造林下、林中、林上
“三林”立体多元开发利用模式
示范引领带动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绿色循环模式
开展林下间作种植
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N”林下种植模式,创新绿色循环林业发展方式,展现林业经济独特魅力及巨大潜力,重庆三峡之巅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鲁合秋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实施“间伐枝丫—食用菌—菌渣—有机肥—林下产业”绿色循环产业链。
生态与经济共融
实现林中套种补植
采用“国有企业+招引企业+村集体+农户”多元投入模式,汇集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中药材、油茶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林下套种补植中药材、木本油料。目前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7.6万亩,油茶种植3.6万亩,促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新路径。
奉节县金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国家战略储备林
实施林上抚育培植
探索林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广“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发挥政府、企业、村集体及村民多方联动机制作用,形成国家战略储备林50万亩布局,受益村集体组织48个、19405户,林地流转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56个,增收1155万元。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森林抚育项目9.7万亩、森林改培项目17.9万亩。
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
绿色均衡的发展模式
让奉节县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愈发稳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确定重庆为全国三个
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
目前,重庆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
奉节县探索建立
“三知三行一证”工作模式
有效推动林地“三权分置”落地落细
系统解决“山要怎么分”难题
奉节县龙桥河景区
图源:奉节旅游
本期【林改进行时】特别栏目
林冲冲将带你走进奉节
探索多元林业经济蓬勃发展之路
↓↓↓
01
开展“三个知道”进基层
奉节县33个乡镇(街道)自上而下组织学习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准确掌握“三权分置”核心要素,明确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主体。
坚持以林农视角看问题,重点宣传与林农息息相关的改革动向,把“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说细说透,拥有集体林地承包权者所享受的权益保持不变,“三权分置”旨在流转林地经营权,放活经营权。
✎知晓集体林地最新数据情况
开展“三权分置”林权流转工作,前期基础工作在于科学、精准地将集体林地数据矢量化,按照《方案》精神,开展数据矢量工作需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底图。
为了让基层干部群众认可改革工作,有必要让各乡镇知晓“国土三调”后集体林地有关数据,政策性的变化调整,为矢量后的集体林地数据打下基础。
✎知晓流转工作路径
联合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召开专题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向村社干部和林农宣传流转林地经营权工作方式方法,明确县级部门、基层干部、林农工作任务,避免办理途中走弯路、跑空路。
02
紧盯“三个行动”见成效
基于“国土三调”数据,以村(社)为单位,采用“三维卫星地图指界+权利人现场认定+无人机辅助勘察+林业系统数据”的“线上线下”“内业外业”相结合联动落界模式,综合比对耕地、宅基地、自然属性等地数据,对试点乡镇集体林地面积和四至界限进行科学精准认定。
对原有林权证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剥离,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现有政策和系统操作模式下,坚持“有效、便捷、合法”工作原则。工作开展过程中,林业部门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分工明确,联合行动,在摸清林权流转路径后,完善优化林权流转申请、登记程序,开启“一证多宗地”登记模式,有效推动“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颁发林地经营权证”工作。
✎林农信息采集行动
在青龙镇大窝社区开展“三权分置”试点工作,社区工作人员需收集林农原林权证、身份证和申请表等信息,现场指导林农完成确认、签字等工作,前期资料完善后才能进入系统操作环节。大窝社区现已完成266户林农申请工作,全村7513亩集体林地,共计60个矢量化宗地图斑,集体林地收益权已量化到户,实现了应转尽转、能转尽转目标。
03
推行“一个权证”入集体
奉节县积极探索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颁发林地经营权证改革模式,组织林农依法、自愿将林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集体为单位,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且将集体林地收益权,按林农原林权证上拥有面积换算比例量化到户,实行“一村一证”“一户一股权”。
奉节县村庄绿化效果
除了推行“三知三行一证”模式
奉节县还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
探索打造林下、林中、林上
“三林”立体多元开发利用模式
示范引领带动发展壮大林业经济
绿色循环模式
开展林下间作种植
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N”林下种植模式,创新绿色循环林业发展方式,展现林业经济独特魅力及巨大潜力,重庆三峡之巅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鲁合秋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实施“间伐枝丫—食用菌—菌渣—有机肥—林下产业”绿色循环产业链。
生态与经济共融
实现林中套种补植
采用“国有企业+招引企业+村集体+农户”多元投入模式,汇集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中药材、油茶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林下套种补植中药材、木本油料。目前中药材种植规模达17.6万亩,油茶种植3.6万亩,促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新路径。
奉节县金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国家战略储备林
实施林上抚育培植
探索林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推广“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发挥政府、企业、村集体及村民多方联动机制作用,形成国家战略储备林50万亩布局,受益村集体组织48个、19405户,林地流转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56个,增收1155万元。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森林抚育项目9.7万亩、森林改培项目17.9万亩。
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
绿色均衡的发展模式
让奉节县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愈发稳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