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270093446271/2025-00169 | [ 发文字号 ] | 无 |
[ 主题分类 ] | 劳动、人事、监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璧山区人力社保局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25-06-13 |
重庆市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涉企行政处罚事项清单
序号 |
事项类型 |
事项名称 |
法律依据 |
1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2 |
行政处罚 |
对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3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4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形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5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形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6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存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62条的情形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
7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机构有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的情形的处罚。 |
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
8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9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筹备设立期间招收学生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10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者虚假出资或者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11 |
行政处罚 |
对社会保险服务机构拒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或者谎报、瞒报有关情况的行为的处罚。 |
社会保险经办条例 |
12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布虚假招生简章,骗取钱财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
13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未载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14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二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15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规定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16 |
行政处罚 |
对社会组织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举办、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或者在民办学校筹设期内招生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
17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有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2条的情形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
18 |
行政处罚 |
对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未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19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未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或者协议内容未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责任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0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未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1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2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3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向设立该单位的用工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4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未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或者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5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6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存在未依法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义务的情形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7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8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29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30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存在违法延长被派遣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情形的处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31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单位存在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一)(二)(三)项的情形的处罚。 |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
32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岗位以外的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33 |
行政处罚 |
对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超过规定比例行为的处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34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决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辅助性岗位,未履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三条第三款的法定程序行为的处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35 |
行政处罚 |
对用工单位违法退回被派遣劳动者行为的处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36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对履行集体协商职责,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或者依法保障自身权益的职工打击报复的处罚。 |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
37 |
行政处罚 |
对企业未依法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38 |
行政处罚 |
对外国人和用人单位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就业证和许可证书行为的处罚。 |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2017年修正本) |
39 |
行政处罚 |
对外国人拒绝检查就业证、擅自变更用人单位、擅自更换职业、擅自延长就业期限行为的处罚。 |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2017年修正本) |
40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存在骗取就业专项资金的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41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未在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用工备案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42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外招用人员时,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43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存在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招聘人员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者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的处罚。 |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
44 |
行政处罚 |
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行为的处罚。 |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
45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存在未经依法授权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行为的处罚。 |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
46 |
行政处罚 |
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存在不依法接受检查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行为的处罚。 |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
47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存在发布招聘信息不真实、不合法的情形的处罚。 |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
48 |
行政处罚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或者非法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违反职业教育法规定,组织、安排、管理学生实习实训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
49 |
行政处罚 |
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50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发布的就业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职业中介活动;超出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51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在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后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的中介服务费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52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未建立服务台账,或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53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船员劳务派遣业务的船员服务机构未依法与相关劳动者或者船员用人单位订立合同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54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存在以职业中介活动为名骗取劳动者的钱物的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55 |
行政处罚 |
对以网络招聘服务平台方式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按规定履行核验、登记以及招聘信息、服务信息保存义务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56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进行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发布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57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向劳动者收取押金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58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59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伪造、涂改、转让职业中介许可证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60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61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明示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监督机关及监督电话等事项行为的处罚。 |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
62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建立健全内部制度、保存服务台账、按规定提交经营情况年度报告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63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64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违法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行为的处罚。 |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 |
65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不真实、不合法的招聘就业信息行为的处罚。 |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
66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未按规定提交书面报告行为的处罚。 |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
67 |
行政处罚 |
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未履行备案义务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 |
68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有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的情形的处罚。 |
重庆市失业保险条例 |
69 |
行政处罚 |
对社保经办机构、社保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或个人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70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71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未妥善保存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材料或者伪造录用登记材料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72 |
行政处罚 |
对职业中介机构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
73 |
行政处罚 |
对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行为的处罚: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 |
工伤保险条例 |
74 |
行政处罚 |
对缴费单位未按规定公布本单位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将缴费明细告知劳动者本人行为的处罚。 |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
75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行为的处罚。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
76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包括有缴纳社保义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处罚。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
77 |
行政处罚 |
对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存在拒不提供或者无法提供工程施工合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有关资料的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78 |
行政处罚 |
对分包单位未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编制工资支付表并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79 |
行政处罚 |
对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或者提供金融机构保函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80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扣押或者变相扣押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81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82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处罚。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83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降低职工在执行预备役或者国防勤务期间的待遇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国防动员条例 |
84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或者赔偿金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85 |
行政处罚 |
对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86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包括有缴纳社保义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
87 |
行政处罚 |
对无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使用童工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88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存在使用童工经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逾期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89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一)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集体协商要求的;(二)拒绝提供或者不按时、不如实提供有关集体协商所需情况和资料的;(三)协商形成一致意见,职工方要求签订集体合同而拒绝签订的;(四)阻挠上级工会指导下级工会和组织职工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五)不按照规定报送集体合同的。 |
重庆市集体合同条例 |
90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存在不按照规定进行集体协商或者拒不如实提供协商所需的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
91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存在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的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
92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依法建立用工档案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
93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使用童工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94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过程中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95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行为的处罚。 |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15年修正本) |
96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
97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98 |
行政处罚 |
对无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为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介绍就业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99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培训有关规定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100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存在违反重庆市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处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的情形的处罚。 |
重庆市骗取社会保险基金处理办法 |
101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违反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拒不协助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行为的处罚。 |
工伤保险条例 |
102 |
行政处罚 |
对未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的处罚。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
103 |
行政处罚 |
对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未依法备案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104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包含就业歧视性内容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105 |
行政处罚 |
对船员服务机构在提供船员服务时,提供虚假信息,欺诈船员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 |
106 |
行政处罚 |
对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用人单位未将其招用或者管理的船员的有关情况定期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 |
107 |
行政处罚 |
对缴费单位因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无法确定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经核定征收后迟延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的处罚。 |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
108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109 |
行政处罚 |
对娱乐场所招用未成年人行为的处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110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使用童工行为的处罚。 |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
111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存在以是传染病病源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的行为。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 |
112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女职工产假不满法定天数:安排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
113 |
行政处罚 |
对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行为的处罚。 |
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 |
114 |
行政处罚 |
对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违反相关规定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或者通过非法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组织、安排、管理学生实习实训。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