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270093457773/2023-0002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璧山区八塘镇 | ||
[ 成文日期 ] | 2023-06-14 | [ 发布日期 ] | 2023-06-14 |
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说明
一、总 则
农房建设要审批,用地规划走程序。
专业设计是保障,标准图集来助力。
工匠队伍选择好,安全措施做到位。
正常使用勤维护,改造装修须可靠。
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安全耐久又经济。
农村建房应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由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向所在村民小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书面申请。村民小组收到申请后,应提交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并将申请理由、拟用地位置和面积、拟建房层高和面积等情况在本小组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民小组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会议记录等材料提交村级组织审查。村级组织重点审查提交的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拟用地建房是否符合村庄规划、是否征求了用地建房相邻权利人意见等。审查通过的,由村级组织签署意见,报送乡镇人民政府或街办。乡镇人民政府或街办依据县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审核结果对农民宅基地建房申请进行审批。
为保证农房建设质量安全,专业设计是基本保障。农户新建住房,可委托建筑设计单位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并出具施工图,也可选用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供的农村住房设计通用图集。
农村低层住房建造,可以选择具备资质的中小型施工企业,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技能、培训合格的乡村建设工匠施工。建房户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乡村建设工匠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农村住房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建筑施工企业或者乡村建设工匠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
农户作为农村自建房的安全责任主体,在房屋开工建设、竣工验收、使用及维护中应提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建、扩建。家庭普通装修,不可过多增加荷重,不可削弱房屋结构与受力构件。
二、选址
有利地段优先选,场地开阔又平坦。
基岩稳定土密实,均匀分布为最佳。
不利地段要处理,陡坡建房做护壁,
河岸边坡软弱土,换填夯实方可建。
危险地段须避让,滑坡崩塌要防范,
地陷地裂采空区,洪水易发高压线。
农房选址要求:应首选在适宜修建房屋的用地上建房,避免在不适宜修建房屋的用地上建房,不应在危险场地建房。
村庄用地根据是否适宜于建设,通常划分为三类:
①有利地段—适宜修建房屋的用地。如果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或发生泥石流的危险。这些地段因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适于农村乡镇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一般不需或者进行简单地基处理即可进行房屋的修建。属于这类用地的有:
·地基土承载力较高的地段,如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基底开挖到一定深度赶平压实后不需另做处理,可节省地基基础的工程费用。
·地下水位较深,一般低于房屋的基础埋置深度的地段。
·不会被30~5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地段。
·平原地区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5%~10%的地段;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10%~20%的地段。
·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断裂带、地下采空区等潜在不良地质灾害的地段。
·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或有可靠的防洪措施的地段,或采用简单措施即可迅速排除积水的地段。
②不利地段—基本上可以修建房屋的用地。在这类用地上建房时,必须采取一定工程加固处理措施。属于这类用地的有:
·地基承载力较差,或属于一般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土质地段,修建房屋时地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增强地基承载力和不均匀性。
·地形坡度或起伏较大,修建时需要较大挖、填土方工程的地段,对于填方要进行地基处理。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与回填场地等,也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非岩质的陡坡附近建房,确定不能避开时,应做护壁以保证房屋安全同,包括房屋周边陡坡和房屋场地所处陡坡。
③危险地段—不适宜修建房屋的用地。具体指以下几种情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位的地段。
·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泥石流和岩溶的地段。
·经常受洪水淹没的地段。
·地基承载力极低的地段,如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流沙层等,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加固措施的地段,会大幅增加建房成本。
其他限制建设的地段: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区,自然保护区,给水水源防护地带,现有铁路、机场用地、军事用地及高压输电线路和地下管线所穿越的地段。
三、房屋布局
平面布置要规整,墙体上下应对齐。
高宽比例不过三,上层外挑不安全。
墙垛宽度要保证,横墙不宜隔太远。
设置圈梁构造柱,地震来时命保住。
构造柱在房四角,墙体纵横交接处。
圈梁设在楼屋盖,交圈闭合抱着柱。
震害经验充分表明,简单、规整的房屋在遭遇地震时破坏相对较轻。平、立面局部突出或转折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某些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些部位首先产生破坏乃至失效,会引起“连锁反应”,加重震害。
因此,村镇住宅建筑设计应遵循简单规整的原则。房屋体型应简单、规整,平面不宜局部突出或凹进,立面不宜高度不等。村镇房屋一般体量不大,形状也相对简单,比较容易满足规则性的要求。如果因为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的要求,出现平、立面严重不规则的情况,可以考虑设缝将结构分隔成相对规则的几个结构单元,这样对抗震比较有利。
承重的纵横墙在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在同一轴线上,窗间墙的宽度宜均匀。墙体布置合理时,地震作用能够均匀对称地分配到房屋的各个墙段,避免过早出现应力集中或扭转破坏。
在农村中常见一类“大头房”,受宅基地红线限制,为了多出一些面积,上部墙体外挑不生根,因为竖向不连续,在地震中易于破坏,震害会明显重于平立面简单规整的房屋。
房屋高宽比指房屋高度与宽度(平面中较小的一边)的比值,一般不应大于3。高宽比过大的房屋,稳定性较差,大震时易产生倾覆破坏。如果基础埋深不能满足相应要求,高宽比过大的房屋正常使用也存在安全隐患,易受到周边房屋基础开挖,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
对于低层砌体结构的农房,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及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900mm,门窗开洞过大时,过窄的门窗间小墙垛易首先破坏,这在历次地震中都有表现。还应注意的是洞口(墙段)布置的均匀对称,同一片墙体上窗洞大小应尽可能一致,窗间墙宽度尽可能相等或相近接近,并均匀布置。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形成房屋空间骨架,约束墙体并显著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能力,提高房屋的整体性,使房屋不过早开裂。大震时能显著提高房屋的变形能力,避免房屋倒塌或不过早倒塌。总体来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后,房屋的抗震安全性会大幅度提高。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布置原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二层房屋,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四角、隔开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的房屋和8度一层房屋,宜在房屋四角和横墙间距超过9米的横墙与外墙交接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圈梁布置原则:房屋基础顶部,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且内横墙方向的圈梁间距不应大于8m,楼梯间四周也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需要注意的是圈梁应在水平方向上闭合,方能形成有效约束。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 可以不另设圈梁,但楼盖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连的构造柱和墙可靠连接。
四、地基基础
房屋地基应稳固,首选岩石与硬土。
软弱地基须处理,换填夯实地梁固。
基础埋深不能浅,最少半米保限度,
冻土地区要注意,基础须在冻土下。
基坑开挖需验槽,验完及时筑基础。
筑完基础速回填,水泡暴晒要避免。
挖槽近处若有房,安全措施须跟上。
沉降观测与支挡,及时施工保稳当。
农村建房必须保证地基稳固。地基应首先选择坚硬的岩石和土层,这样地基承载力高,房屋建好后不容易下沉和产生不均匀变形。如果碰到淤泥、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软弱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一般可换填承载力高、变形稳定的灰土、砂石、三合土等并进行分层夯实。同时设置地圈梁进一步均匀分散上部房屋重量,增强房屋抵抗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
基础应坐落在坚实的土层上,因农村房屋一般不超过三层,上部荷载不大,基础埋深一般比较浅,但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承载、变形能力与房屋根部嵌固要求,基础埋深不应小于半米;在冻土地区为了避免基础受土层冻胀的影响,基础一般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需要对基坑开挖宽度、深度和相应承载力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并施工相应基础(条基或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土层回填,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基坑被太阳暴晒和雨水等浸泡
在基坑开挖时,若碰到与既有房屋挨着比较近(基坑距离既有房屋边缘不到2米)的时候,应注意基坑开挖对周边临近房屋的变形影响观测,对发现变形过大或使临近房屋基础、墙体产生拉裂的情况,应及时加强基坑支护,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快基础施工进度,增设稳定基坑变形的措施。
五、墙体砌筑
墙体砌筑靠材料,合格产品最重要。
抗震不用空斗墙,泥浆砌筑要禁用。
砂浆拌完及时砌,落地灰浆弃不用,
砂浆必须含水泥,含土山砂须水洗。
砌墙之前先湿砖,浇水提前一两天,
砌筑进度控制好,每天莫超一米五。
构造柱留马牙槎,每隔半米设拉筋,
伸入墙内要一米,先砌墙来后浇柱。
纵横墙体同时砌,需要砌成踏步槎,
若设直槎有措施,拉结钢筋不能少。
为了保证承重墙体质量和安全,砌块、沙石和水泥等材料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且购买的产品一定要有合格证书和相应性能检测报告,购买材料应在保质期内。抗震地区严禁使用空斗墙,禁止使用泥浆砌筑墙体。
砌筑墙体时,应根据每次砌筑墙体的数量合理拌合设计强度要求的砂浆,并及时砌筑使用;出现砌筑砂浆落地或砌筑时间间隔过长致使砂浆结硬等情况发生时,这样的砂浆就不能再使用了;砌筑墙体时,砂浆一定要采用水泥砂浆,保证砂浆具有较好的黏性和较高的砂浆强度,当采用含泥量较高的山砂时,应用水洗去泥。
砌筑墙体时,应提前一到两天用水湿润砌块,并在砌筑前再次湿润砌块,使砌块和砂浆有一个好的粘结环境,使砌块和砂浆粘结不因失水而导致粘结强度降低;砌筑时合理控制施工进度,每天砌筑的每片墙高不要超过1米五。
墙体砌筑时,为了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抗震延伸性,应在房屋四大角及纵横墙交接处设置必要的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交接处应设置马牙槎,并沿墙高每半米设置相应拉接钢筋,拉接钢筋深入每侧墙体要在一米以上,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
墙体施工碰到纵横墙同时砌筑时,需要砌成图示踏步式接缝,如果为了施工方便砌成直槎时,应在纵横墙交接处沿墙高一定距离设置相应拉接钢筋。
六、楼(屋)盖
楼面首选现浇板,楼板圈梁一起浇。
钢筋不能随意踩,马凳垫块有必要。
材料配比要恰当,搅拌均匀须振捣。
七天养护是底线,底模拆除不能早。
慎重选择预制板,八度以上禁止用。
搁置长度要保证,连接稳固是关键。
硬山搁檩坡屋盖,八度九度不能用。
屋盖支承应稳固,檩条连接要牢固。
坡顶若用木屋架,须设支撑和系杆。
砖混、砖木结构农房,楼面最好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现浇板承载力高、水平刚度大,对砖墙也有一定约束,房屋整体性好。另外采用现浇板的房屋,上下层隔音、隔振效果也好。
当支承现浇板的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时,圈梁应该和现浇板一起浇筑,这样房屋的整体性才能保证。
现浇楼板除了配置板底钢筋外,在承重墙或梁的位置还应配置板面钢筋。农房多是中小开间,楼板配筋不大,一般钢筋直径为8mm或10mm,板底、板面钢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绑扎后,一是要注意不应随便踩踏板面钢筋,否则会导致钢筋位置下沉,后果就是混凝土浇筑后或在使用过程中,房间墙边、四角板面可能出现严重开裂;二是要在板底钢筋下面隔一定间距放置水泥砂浆垫块或钢筋弯成的“小马凳”,保证板底钢筋不能紧贴模板,否则板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钢筋容易锈蚀。
农村建房,多是采用现场自拌混凝土,要严格保证拌合料所用的砂、石、水泥及用水量达到配合比的要求,尤其是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能太少。农房建设常用的中低强度混凝土的配合比选用可参考表1、表2。表中给出的配合比相对应的混凝土塌落度为35~50mm。
表1 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卵石)
混凝土 强度等级 |
卵石粒径 (mm) |
水泥 强度等级 |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 |||
水(kg) |
水泥(kg) |
石子(kg) |
砂(kg) | |||
C15 |
20 |
32.5 |
180 |
310 |
651 |
1209 |
42.5 |
180 |
250 |
749 |
1171 | ||
40 |
32.5 |
160 |
276 |
651 |
1263 | |
42.5 |
160 |
222 |
748 |
1220 | ||
C20 |
20 |
32.5 |
180 |
367 |
593 |
1260 |
42.5 |
180 |
295 |
693 |
1232 | ||
40 |
32.5 |
160 |
327 |
593 |
1320 | |
42.5 |
160 |
262 |
692 |
1286 | ||
C25 |
20 |
32.5 |
180 |
439 |
570 |
1211 |
42.5 |
180 |
353 |
616 |
1251 | ||
40 |
32.5 |
160 |
390 |
555 |
1295 | |
42.5 |
160 |
314 |
655 |
1271 | ||
C30 |
20 |
32.5 |
180 |
400 |
582 |
1238 |
52.5 |
180 |
333 |
623 |
1264 | ||
40 |
32.5 |
160 |
356 |
584 |
1300 |
表2 混凝土配合比参考表(碎石)
混凝土 强度等级 |
碎石粒径 (mm) |
水泥 强度等级 |
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 | |||
水 (kg) |
水泥 (kg) |
石子 (kg) |
砂 (kg) | |||
C15 |
20 |
32.5 |
195 |
295 |
725 |
1135 |
42.5 |
195 |
229 |
770 |
1156 | ||
40 |
32.5 |
175 |
265 |
688 |
1222 | |
42.5 |
175 |
206 |
788 |
1181 | ||
C20 |
20 |
32.5 |
195 |
361 |
645 |
1199 |
42.5 |
195 |
279 |
751 |
1175 | ||
40 |
32.5 |
175 |
324 |
627 |
1274 | |
42.5 |
175 |
250 |
750 |
1225 | ||
C25 |
20 |
32.5 |
195 |
443 |
564 |
1198 |
42.5 |
195 |
342 |
652 |
1202 | ||
40 |
32.5 |
175 |
398 |
555 |
1261 | |
42.5 |
175 |
307 |
566 |
1247 | ||
C30 |
20 |
32.5 |
195 |
398 |
671 |
1211 |
52.5 |
195 |
320 |
697 |
1188 | ||
40 |
32.5 |
175 |
357 |
598 |
1270 |
混凝土除了配合比要有保证外,现场搅拌与振捣也非常重要。一是应采用机械搅拌,二是混凝土入模时不应产生离析,三是混凝土入模后必须使用机械振捣。常用振动器包括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前者用来振捣梁柱混凝土,后者用来振捣楼板混凝土。
混凝土的养护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进行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养护期间的洒水次数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湿润为宜。
对农村中小跨度的现浇梁板结构,按照要求必须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可拆除模板。正常养护条件下,7天基本可以达到75%的强度要求,因此一般混凝土梁板拆模时间最早也得7天之后。
农村建房采用的预制板质量很难保证。调查表明,目前农村使用的预制空心板,绝大多数没有出厂质检合格证,还有相当数量为旧房拆卸的废旧楼板;并且由于技术条件限制,预制板在农村建房时也无法进行现场的质量检验和认定,安全隐患不能完全排除。其次,按照国家规范、标准,采用预制板的房屋其抗震构造有较严格的规定,如预制板之间的相互拉接,板与墙体、圈梁的拉接,支撑长度要求等,这些技术措施在农村很难做到。因此,高烈度区采用预制板而构造措施做不到位,大震时可能无法避免灾难的发生。而现浇楼板施工质量相对容易控制,并且房屋整体性好,造价与预制板比较也不算太高。因此建议8度抗震设防以上地区禁用预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