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四手齐抓共治水环境见实效
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打好“底子”。建成投用全市唯一出水主要指标达地表水Ⅳ类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高标准新建、升级改造57个污水处理厂(站),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场镇和农村居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城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660余公里,改造“三河”流域26座拦河堰、8座翻板闸,定期开展河库巡查,实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杂草、竹树、水面漂浮物等,实现河道、湖库水域无阻水障碍物、无垃圾漂浮物。
二是以污染源关停整治为抓手,做细“里子”。扎实推进专项治理,统筹落实第1号、第2号市总河长令,排查整改河库“三乱”问题98个,整治水质不达标水库45座、山坪塘4122口、养鱼池1.7万余亩,关停“小散乱污”、涉水企业364家、整治1482家,关停畜禽养殖场564个、达标整治165个,关停屠宰场13个,完成6523亩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试验示范,建成生态湿地5000余亩,扩容“冬水田”1.62万余亩,完成103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三是以水体生态修复为抓手,扮靓“面子”。通过栽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采取生物技术等措施对璧南河干支流进行生态修复,在璧南河下游约10公里河道和城区段约15公里主河道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水质治理。在“三河”流域干支流栽种苦草、水菖蒲等水生植物160余公里,完成95座水库、4122口山坪塘栽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恢复水生态系统;发展清水养鱼试点2.2余万亩,实现环境变优、农户增收的共赢局面。
四是以河道基流改善为抓手,植好“根子”。 投入2000万元,建成河道中水补水工程,将璧城污水处理厂每天近万方中水回调上游储备,定期补充到河道;加强生态补水,将6座污水处理厂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尾水,引入“三河”流域进行循环补水,实现每日补充约10万方生态基流;配建生态湿地净化未达标尾水,首创在每座污水处理厂出水端配建生态湿地,对未达到地表水标准排放的尾水进行二次净化后作为生态基流补充入河,已建成尾水净化湿地1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