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人民政府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无障碍 关怀版 政务服务 政策问答 政策解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问答  >  区农业农村委

农机具购置补贴,又称农机购置补贴,是指国家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给予的补贴。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十四五”时期粮食年播种面积406万亩,粮食年产量不少于166万吨,生猪出栏稳定在18万头左右,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3万吨以上,“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印发了《璧山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璧山府发〔2022〕29号),为方便社会公众快速了解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三五”以来,全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扩大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十三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90元,年均增长9.1%;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璧山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这一战略任务的第一个五年。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三农”工作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因此,科学编制规划,加速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编制过程

按照区委、区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编制组于20208月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历时近1年,完成《璧山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起草过程中,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2次征求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意见与上位规划进行了衔接,与区级总体规划、大健康规划、农文旅生态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方案进行了对接。分管区领导组织22相关区级部门及镇街召开了《规划》专题研讨会;形成《规划》送审稿经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形成正式《规划》印发。

三、“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目标

《规划》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这一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总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规划》提出要推动农业农村“七化”建设,是我区“十四五”时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基本路径。

《规划》提出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全面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规划》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3个方面提出了19项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达到50亿元;粮食产能稳定在166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达到316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951展望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二)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十四五”时期粮食年播种面积406万亩,粮食年产量不少于166万吨,生猪出栏稳定在18万头左右,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3万吨以上,“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三)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化、品牌化、智慧化、机械化、融合化发展;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生态渔、禽兔、调味品、茶叶、中药材等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实现农业农村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持续夯实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璧北农业科创核心区、璧西璧南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区,建设综合性农业生物基因资源库。打造全区“三农”大数据管理平台,提升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千村宜居”计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专业市场建设,实现农商深度互联,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六)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每年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二三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打造壁北河绿色发展示范带。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

(八)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好巴渝优秀乡土文化。

(九)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渠道,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激活农民财产性增收潜能,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让农民收入渠道更多、结构更优、更长效可持续。

(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健全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强化乡村振兴招商引资。

(十一)建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推进璧北城乡融合示范片区建设,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核心,以打造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乡村文旅基地为支撑,培育“农文旅、产加销”融合发展新业态建设城乡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以工补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互补的协调融合发展新局面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建立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迁徙制度、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打造三合镇全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确保各项农村政策落实到位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以项目为抓手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重要目标如期实现。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调整工作,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从2021年1月1日0时起到2030年12月31日止,璧山区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干流及支流长年禁捕时期,禁捕期内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钓期,其他时间可以一人一杆不超过两钩按规定进行休闲垂钓。